春风化雨露 石化献真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援藏工作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0-08-3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赵东(后排右三)到班戈县调研扶贫工作时,在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合影。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摄

  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今年组织了以“星星之旅,感恩石化”为题的夏令营活动,并邀请班戈县学校老师、学生代表到拉萨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摄

  ■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18年来,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班戈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于2018年底全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班戈县位于那曲西北腹地,下辖4个镇6个乡86个行政村(居),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左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植被生长期只有3个月,有效施工期仅为5个月,是典型的纯牧业县和极高、极寒、极偏远地区。

  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累计投入援藏资金4.14亿元,援建项目155个,有力支持了班戈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8年来,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班戈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于2018年底全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对口援藏事事在点上

  在对口援藏过程中,中国石化先后选派了九批十八名援藏干部到班戈县,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方面大力实施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援建项目涵盖住房、交通、医疗、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领域,支持了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对口央企帮扶支援贫困地区众多领域的先例。

  “重视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大智力援藏力度,才是实施援藏的重点工作。”2009年,在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的努力争取下,中国石化前期投入900万元着手修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2014年底学校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央企援助建设的第一所高海拔地区标准化完全教育小学,总投资7200万元。2014年至今,中国石化每年继续投入100万元,帮助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

  同时,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中国石化在班戈县启动实施了“贫困助学基金”项目,每年援助20万元无息助学贷款及10万元助学奖金。该项目于2006年开始正式运作,已累计资助115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1世纪初,班戈县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依然相对落后,出行、就医等存在诸多不便。

  “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不通油路、无电、无自来水、无集中供暖的困难条件考验……”回忆起曾在班戈县工作和生活的点滴,陈志清在自己的援藏工作小结中写道。三年援藏期间,他和潘峰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积极向集团公司争取落实援藏资金7740万元,开展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乡村文化室建设、牧区送光明、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教育培训、扶贫助学、特色畜产品加工等完善牧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28个援藏项目,推动了班戈县发展。

  “把班戈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对陈志清和潘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援藏工作的座右铭,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但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的班戈,实践起来异常艰难,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初到西藏时,陈志清和潘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头晕、眼胀、胸闷、失眠、流鼻血,有时还出现呕吐症状。 “班戈县干部群众为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设施和工作场所,自发地送来生活用品、嘘寒问暖,教我们抓糌粑、吃羊肉、学喝酥油茶。”陈志清和潘峰被班戈群众朴实无华的炽热情怀感动着,也坚定了长期援藏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及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

  事业陪伴难两全,对所有的援藏干部而言,内心对家人的思念、亏欠和愧疚,都是相通的。在三年援藏过程中,陈志清和潘峰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班戈建设中,公而忘私,无私奉献。

  在藏期间,陈志清把家中老人、小孩留给妻子简翠玲一人照顾,自己坚守在岗位上,从不请假,也从未主动提出休假要求。尤其是在他父亲患病住院期间,陈志清正深入班戈基层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只有以打电话的形式询问父亲的病情。父亲语重心长地安慰他:“儿子,既然已经去援藏,那里的人们需要你,你就安下心来,我没事……”

  2009年7月,简翠玲因儿子的转学问题给丈夫打电话时,电话传来“无法接通”的信号。原来,陈志清当时正深入班戈县海拔最高的新吉乡开展调研。儿子办理转学的最后期限是三天,而陈志清一去就是四天。当他回到县城时,儿子的转学问题已耽搁了。虽然妻子在电话里以“没事,等你回来再说”安慰陈志清,但他的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

  2009年4月底,潘峰妻子赵洁的脚不幸在工作中骨折了。潘峰考虑到自己刚到班戈县工作一个月,为了不影响下乡走访、不让组织担心,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让同学和年迈的老丈人背着妻子到医院治病,让妻子请了保姆接送孩子和做饭。一个多月后,赵洁慢慢能下地行走了,潘峰才把实情告诉了大家。

  2009年7月,不幸又一次降临到潘峰头上,他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了。由于工作忙,潘峰仅在家呆了5天,把父亲的葬礼忙完了,就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8月底,原那曲地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时,在几家中央企业的援藏干部中,陈志清和潘峰的成绩名列前茅。

  一如陈志清与潘峰,中国石化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带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来到西藏,同班戈群众一起挥洒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变成了现在。

  随着机电井、人畜简易桥、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成,班戈县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石化投资新建机电井26座,解决了225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5年至2017年,投资建设人畜简易桥40座,方便了1960余人的出行;实施班戈县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全县常住群众及流动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为进一步改变班戈县牧民群众落后的居住条件,建设安居工程8242户,使3.4万余名牧民群众乔迁新居;投入实施了北拉小康示范新村建设,为牧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效借鉴;继续投资用于小康示范村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个高寒地区美丽宜居、配套齐全、文明富裕的典型示范性村居。

  如今的班戈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县城里路宽了、灯亮了、高楼耸立,牧民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每当华灯初上时,街道两旁错落有致的路灯,犹如两条黄龙盘旋在县城中央,自北向南延伸;通往各乡村平整的水泥路两旁,随处可见规划有方、石木结构的藏式小院……

  中国石化落实的各项惠民工程,切实满足了班戈县牧民群众的需求与愿望,全县唱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歌”。

  注重“输血” 更注重“造血”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自掏腰包扶贫本质上属于“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改变贫困面貌。精准扶贫要真正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仅靠“输血”式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造血”式扶贫。

  中国石化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对接企地需求,结合企地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增强牧区的 “造血”能力,特别是已经实施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高寒生态牛(羊)养殖基地项目与即将实施的牛(羊)肉和畜产品深加工工厂及其附属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培育壮大班戈县特色优势产业,丰富援藏内涵,提高援藏扶贫水平,强化产业援藏扶贫,推动班戈县经济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技术援藏促进自主脱贫。中国石化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实施智力援藏、就业援藏,努力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2016年以来,中石化集团每年投入100万元的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经费,对牧民群众进行平菇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焊接技能、玉石加工技术、汽车驾驶等方面的培训,累计400余人次受益;2019年,分两批组织合作社代表、致富带头人、电子商务运营人员、牧民代表等80余人赴辽宁、拉萨开展电商知识和营销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了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牧民群众增收致富;2010年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成立后,作为协助集团公司做好班戈县就业帮扶的配合部门,累计帮助班戈县搭建稳定就业岗位45个,占公司全体藏族职工的52%,逐步形成了援藏帮扶、定点帮扶、帮助就业、促进增收的良好局面。

  班戈县与内地其他地方的人才差距,除了表现为人才资源短缺,还表现为人才构成比例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少,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少,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班戈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干部人才在援藏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8年来,中国石化各届援藏干部在进驻班戈县后,走遍了班戈县的每一个乡镇和绝大部分村居,在第一时间摸清了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工作角色,充分结合各自优势与特长,以在中国石化多年来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班戈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积极为班戈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献计献策,全程参与班戈经济社会发展,为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拓展援藏更显担当

  中国石化一直高度重视援藏工作,除了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外,还拓展援建了其他项目,推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全力推进产业援藏,积极开发销售西藏名优特色商品,积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努力增加税收,为建设美丽新西藏作出应有的贡献。截至2019年底,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0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为进一步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石化发挥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优势,支援西藏开发水产业。2014年8月,中国石化与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携手开发“易捷·卓玛泉”品牌天然冰川水,利用中国石化遍布全国的3万座加油站、易捷便利店销售网络,将西藏“卓玛泉”带出“世界屋脊”,让全国人民喝上西藏好水,加快推动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培育和打造西藏优势支柱产业和经济亮点。

  2015年8月22日至30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卓玛泉”作为“世界田径锦标赛唯一指定用水”,受到参赛选手和国内外观众的青睐;2015年和2018年,“卓玛泉”分别进入香港和海外新加坡市场;截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销售量95.2万吨,营业收入28.5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超过500人;今年,计划销售25万吨,实现销售额6亿元。“易捷·卓玛泉”冰川水现已位居十大“西藏好水”前列。

  “易捷·卓玛泉”只是中国石化产业援藏扶贫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的西藏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石化遍布全国的易捷便利店,借船出海,将名优特色产品推向全国。此外,中国石化将加快推进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力争实现西藏高原油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发现规模石油储量。同时,中国石化将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进高温地热发电,拟投资20亿元在山南古堆地区建设国家地热发电示范项目,为西藏提供清洁能源。

  为了能够向西藏提供高品质油品和优质服务,中国石化于2010年4月成立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而且公司的主要 “掌门人”都是曾经的援藏干部。

  在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曾经援助班戈县的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又“不约而同”来到了西藏,担任公司的“掌门人”。他们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回到熟悉的第二故乡发挥作用,我们也特别高兴,一定克服各种困难,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

  目前,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主要从事油品营销与服务、非油品营销与服务、营销网络建设等业务,是西藏成品油保供的主渠道之一。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成立以来,切实履行驻藏央企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初步建成了立足拉萨、辐射周边的成品油营销网络,保证西藏市场成品油供应。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累计销售成品油近40万吨,解决近1000人的就业问题。

  绿水青山、雪山冰川都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西藏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始终以安全、环保作为立身之本,坚持绿色优先、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现代化绿色高效企业;积极响应环保新要求,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先后投资近1亿元用于油品升级和环境治理,为西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了贡献。

  油品质量是中国石化的“金字招牌”,也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始终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如期完成了国IV、国V、国Ⅵ成品油质量升级,成功实现“四连跳”;以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为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助力;率先全面完成了所有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减少95%以上的油气排放;将所辖加油站深埋地下的单层油罐进行改造升级,统一更换为安全系数更高、更加环保的双层罐,将成品油安全环保风险降到最低。

  在援藏期间,中国石化一直坚持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紧急协调总部采购20万支口罩支援山南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满足西藏自治区防疫物资生产的需要,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积极作为,主动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向总部申请熔喷布资源,最终在极其有限的资源中获得了部分配额。

  6月24日,一辆满载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生产的8吨熔喷布的货车驶入拉萨市经开区,标志着中国石化首批优质熔喷布正式供应西藏。本次为西藏供应的8吨熔喷布,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非灭菌型)800万只,绝大部分用于保障西藏疫情储备物资及保障全区机关、企业、部队、学校及各医疗机构的物资需求。在向西藏供应熔喷布的同时,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在疫情期间做到加油站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始终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守初心、担使命,自觉把党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动实践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勇于承担对口援藏重任,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局、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春风化雨露 石化献真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援藏工作纪实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31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赵东(后排右三)到班戈县调研扶贫工作时,在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合影。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摄

  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今年组织了以“星星之旅,感恩石化”为题的夏令营活动,并邀请班戈县学校老师、学生代表到拉萨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摄

  ■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18年来,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班戈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于2018年底全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班戈县位于那曲西北腹地,下辖4个镇6个乡86个行政村(居),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左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植被生长期只有3个月,有效施工期仅为5个月,是典型的纯牧业县和极高、极寒、极偏远地区。

  2002年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累计投入援藏资金4.14亿元,援建项目155个,有力支持了班戈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8年来,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班戈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提高,于2018年底全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之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呈现良好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快速前行。

  对口援藏事事在点上

  在对口援藏过程中,中国石化先后选派了九批十八名援藏干部到班戈县,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方面大力实施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援建项目涵盖住房、交通、医疗、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领域,支持了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对口央企帮扶支援贫困地区众多领域的先例。

  “重视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大智力援藏力度,才是实施援藏的重点工作。”2009年,在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的努力争取下,中国石化前期投入900万元着手修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2014年底学校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央企援助建设的第一所高海拔地区标准化完全教育小学,总投资7200万元。2014年至今,中国石化每年继续投入100万元,帮助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

  同时,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中国石化在班戈县启动实施了“贫困助学基金”项目,每年援助20万元无息助学贷款及10万元助学奖金。该项目于2006年开始正式运作,已累计资助115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1世纪初,班戈县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依然相对落后,出行、就医等存在诸多不便。

  “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不通油路、无电、无自来水、无集中供暖的困难条件考验……”回忆起曾在班戈县工作和生活的点滴,陈志清在自己的援藏工作小结中写道。三年援藏期间,他和潘峰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积极向集团公司争取落实援藏资金7740万元,开展实施了牧民安居工程、乡村文化室建设、牧区送光明、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教育培训、扶贫助学、特色畜产品加工等完善牧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28个援藏项目,推动了班戈县发展。

  “把班戈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对陈志清和潘峰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援藏工作的座右铭,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但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的班戈,实践起来异常艰难,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初到西藏时,陈志清和潘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头晕、眼胀、胸闷、失眠、流鼻血,有时还出现呕吐症状。 “班戈县干部群众为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设施和工作场所,自发地送来生活用品、嘘寒问暖,教我们抓糌粑、吃羊肉、学喝酥油茶。”陈志清和潘峰被班戈群众朴实无华的炽热情怀感动着,也坚定了长期援藏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及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

  事业陪伴难两全,对所有的援藏干部而言,内心对家人的思念、亏欠和愧疚,都是相通的。在三年援藏过程中,陈志清和潘峰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班戈建设中,公而忘私,无私奉献。

  在藏期间,陈志清把家中老人、小孩留给妻子简翠玲一人照顾,自己坚守在岗位上,从不请假,也从未主动提出休假要求。尤其是在他父亲患病住院期间,陈志清正深入班戈基层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只有以打电话的形式询问父亲的病情。父亲语重心长地安慰他:“儿子,既然已经去援藏,那里的人们需要你,你就安下心来,我没事……”

  2009年7月,简翠玲因儿子的转学问题给丈夫打电话时,电话传来“无法接通”的信号。原来,陈志清当时正深入班戈县海拔最高的新吉乡开展调研。儿子办理转学的最后期限是三天,而陈志清一去就是四天。当他回到县城时,儿子的转学问题已耽搁了。虽然妻子在电话里以“没事,等你回来再说”安慰陈志清,但他的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

  2009年4月底,潘峰妻子赵洁的脚不幸在工作中骨折了。潘峰考虑到自己刚到班戈县工作一个月,为了不影响下乡走访、不让组织担心,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让同学和年迈的老丈人背着妻子到医院治病,让妻子请了保姆接送孩子和做饭。一个多月后,赵洁慢慢能下地行走了,潘峰才把实情告诉了大家。

  2009年7月,不幸又一次降临到潘峰头上,他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了。由于工作忙,潘峰仅在家呆了5天,把父亲的葬礼忙完了,就匆匆回到了工作岗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8月底,原那曲地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时,在几家中央企业的援藏干部中,陈志清和潘峰的成绩名列前茅。

  一如陈志清与潘峰,中国石化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带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来到西藏,同班戈群众一起挥洒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变成了现在。

  随着机电井、人畜简易桥、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成,班戈县广大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石化投资新建机电井26座,解决了225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5年至2017年,投资建设人畜简易桥40座,方便了1960余人的出行;实施班戈县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全县常住群众及流动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为进一步改变班戈县牧民群众落后的居住条件,建设安居工程8242户,使3.4万余名牧民群众乔迁新居;投入实施了北拉小康示范新村建设,为牧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效借鉴;继续投资用于小康示范村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个高寒地区美丽宜居、配套齐全、文明富裕的典型示范性村居。

  如今的班戈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县城里路宽了、灯亮了、高楼耸立,牧民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房。每当华灯初上时,街道两旁错落有致的路灯,犹如两条黄龙盘旋在县城中央,自北向南延伸;通往各乡村平整的水泥路两旁,随处可见规划有方、石木结构的藏式小院……

  中国石化落实的各项惠民工程,切实满足了班戈县牧民群众的需求与愿望,全县唱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歌”。

  注重“输血” 更注重“造血”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自掏腰包扶贫本质上属于“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改变贫困面貌。精准扶贫要真正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仅靠“输血”式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造血”式扶贫。

  中国石化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对接企地需求,结合企地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努力增强牧区的 “造血”能力,特别是已经实施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高寒生态牛(羊)养殖基地项目与即将实施的牛(羊)肉和畜产品深加工工厂及其附属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培育壮大班戈县特色优势产业,丰富援藏内涵,提高援藏扶贫水平,强化产业援藏扶贫,推动班戈县经济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技术援藏促进自主脱贫。中国石化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实施智力援藏、就业援藏,努力提升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2016年以来,中石化集团每年投入100万元的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经费,对牧民群众进行平菇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焊接技能、玉石加工技术、汽车驾驶等方面的培训,累计400余人次受益;2019年,分两批组织合作社代表、致富带头人、电子商务运营人员、牧民代表等80余人赴辽宁、拉萨开展电商知识和营销技能培训,有力促进了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牧民群众增收致富;2010年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成立后,作为协助集团公司做好班戈县就业帮扶的配合部门,累计帮助班戈县搭建稳定就业岗位45个,占公司全体藏族职工的52%,逐步形成了援藏帮扶、定点帮扶、帮助就业、促进增收的良好局面。

  班戈县与内地其他地方的人才差距,除了表现为人才资源短缺,还表现为人才构成比例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少,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少,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班戈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干部人才在援藏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8年来,中国石化各届援藏干部在进驻班戈县后,走遍了班戈县的每一个乡镇和绝大部分村居,在第一时间摸清了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工作角色,充分结合各自优势与特长,以在中国石化多年来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班戈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积极为班戈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献计献策,全程参与班戈经济社会发展,为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拓展援藏更显担当

  中国石化一直高度重视援藏工作,除了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外,还拓展援建了其他项目,推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全力推进产业援藏,积极开发销售西藏名优特色商品,积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努力增加税收,为建设美丽新西藏作出应有的贡献。截至2019年底,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0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为进一步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石化发挥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优势,支援西藏开发水产业。2014年8月,中国石化与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携手开发“易捷·卓玛泉”品牌天然冰川水,利用中国石化遍布全国的3万座加油站、易捷便利店销售网络,将西藏“卓玛泉”带出“世界屋脊”,让全国人民喝上西藏好水,加快推动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培育和打造西藏优势支柱产业和经济亮点。

  2015年8月22日至30日,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卓玛泉”作为“世界田径锦标赛唯一指定用水”,受到参赛选手和国内外观众的青睐;2015年和2018年,“卓玛泉”分别进入香港和海外新加坡市场;截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销售量95.2万吨,营业收入28.5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超过500人;今年,计划销售25万吨,实现销售额6亿元。“易捷·卓玛泉”冰川水现已位居十大“西藏好水”前列。

  “易捷·卓玛泉”只是中国石化产业援藏扶贫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的西藏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石化遍布全国的易捷便利店,借船出海,将名优特色产品推向全国。此外,中国石化将加快推进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力争实现西藏高原油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发现规模石油储量。同时,中国石化将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进高温地热发电,拟投资20亿元在山南古堆地区建设国家地热发电示范项目,为西藏提供清洁能源。

  为了能够向西藏提供高品质油品和优质服务,中国石化于2010年4月成立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而且公司的主要 “掌门人”都是曾经的援藏干部。

  在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曾经援助班戈县的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又“不约而同”来到了西藏,担任公司的“掌门人”。他们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援藏工作,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回到熟悉的第二故乡发挥作用,我们也特别高兴,一定克服各种困难,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

  目前,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主要从事油品营销与服务、非油品营销与服务、营销网络建设等业务,是西藏成品油保供的主渠道之一。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成立以来,切实履行驻藏央企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初步建成了立足拉萨、辐射周边的成品油营销网络,保证西藏市场成品油供应。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西藏分公司累计销售成品油近40万吨,解决近1000人的就业问题。

  绿水青山、雪山冰川都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西藏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始终以安全、环保作为立身之本,坚持绿色优先、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成为现代化绿色高效企业;积极响应环保新要求,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工程,先后投资近1亿元用于油品升级和环境治理,为西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了贡献。

  油品质量是中国石化的“金字招牌”,也是赢得消费者的“法宝”。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始终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如期完成了国IV、国V、国Ⅵ成品油质量升级,成功实现“四连跳”;以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为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助力;率先全面完成了所有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减少95%以上的油气排放;将所辖加油站深埋地下的单层油罐进行改造升级,统一更换为安全系数更高、更加环保的双层罐,将成品油安全环保风险降到最低。

  在援藏期间,中国石化一直坚持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紧急协调总部采购20万支口罩支援山南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满足西藏自治区防疫物资生产的需要,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积极作为,主动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向总部申请熔喷布资源,最终在极其有限的资源中获得了部分配额。

  6月24日,一辆满载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生产的8吨熔喷布的货车驶入拉萨市经开区,标志着中国石化首批优质熔喷布正式供应西藏。本次为西藏供应的8吨熔喷布,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非灭菌型)800万只,绝大部分用于保障西藏疫情储备物资及保障全区机关、企业、部队、学校及各医疗机构的物资需求。在向西藏供应熔喷布的同时,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在疫情期间做到加油站油品不断供、商品不涨价、服务不“打烊”。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始终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守初心、担使命,自觉把党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生动实践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勇于承担对口援藏重任,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局、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万靖 张宇)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