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主责主业 赋能乡村振兴 白朗县“四条主线”推进“三农”工作与水利事业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5-07-09
盛夏时节,行走在年楚河畔的白朗县,青稞抽穗、蔬果飘香。近年来,白朗县紧扣“三农”工作与科技水利发展核心,以“保粮食安全、促产业升级、强科技赋能、惠民生短板”为主线,立足“农业大县”“农业强县”定位,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科技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筑牢根基,守好粮食安全“饭碗田”。白朗县将粮食安全视为生命线,严守耕地红线,利用卫星遥感与村级网格员巡查,有效制止违法占地行为6起。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改造提升3600亩,确保12.74万亩耕地总量稳定。良种推广基地面积达8815亩,在嘎普乡、者下乡推广高海拔青稞“喜玛拉23号”0.25万亩,良种覆盖率超95%,落实良种繁育补贴50.46万元惠及1265户。同时,全力推进1.5万亩高产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2万亩以上,增施商品有机肥,积造农家肥13.26万吨,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为丰收筑牢生态屏障。
产业升级,打造增收致富“新引擎”。白朗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蔬菜产业持续壮大,复种面积1.53万亩,产量5466吨,产值2733万元。成功争取康马、仁布、白朗180余所学校“三包”蔬菜供应项目,累计配送366吨。品牌建设卓有成效,“五彩天域有机白朗”公共品牌日益响亮,“白朗蔬菜”集体商标及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申请,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养殖业蓬勃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顺利,建成养羊合作社4个,建成娟姗牛繁育基地1个,全县娟姗牛养殖规模达2.7万头。农村改革激发活力,111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培育合作社218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5万元。创新“农业+金融”模式,仅2025年上半年县农行即发放商户e贷超1000万元,有效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农业“金翅膀”。科技为白朗县农业注入强劲动能,全面推行“科技+包保”机制,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服务链,创建科技示范点3个。组织140名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170余次,覆盖群众3800余人次,涵盖种子处理、牲畜防疫、黄牛改良等关键环节。智慧农业示范推广成效显著,300亩耕地实现物联网数字化管理,落实无人机防控示范3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及半托管面积达3.43万亩,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95%以上。
聚焦民生,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白朗县强化水利设施补短板,落实资金1455.22万元实施供水工程2处,建成后将解决1900余亩耕地灌溉问题,惠及6781人;投入55.62万元完成14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保障3752人饮水安全。学习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经验,打造洛江镇帮康村、巴扎乡那嘎村高原和美示范村样板,创新“以工代赈”模式,在项目中吸纳本地劳动力686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93.52万元。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户厕改造6358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5%,显著改善人居环境,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