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全面做好定点帮扶工作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6-11-02
本报狮泉河11月1日电(记者 温凯)今年以来,阿里地区把定点帮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落实各项定点帮扶措施,确保到2020年全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全区一道实现如期脱贫。
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以教育引导的方式努力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动员贫困群众通过培训积极参与扶贫项目的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等,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
建强贫困村党组织。把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贫困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指导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村级服务平台,落实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
做好贫困对象调查摸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协助贫困村做好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帮助贫困村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责任落实到户。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使用和管理好到户帮扶资金,使帮扶资金实现专款专用。
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阿里地区抓基础设施扶贫,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善被帮扶村道路、供水供电、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上。抓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总体要求,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帮助贫困户解决危房、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抓产业扶贫,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组织贫困户挂靠龙头企业实施集约式扶贫开发,在被帮扶重点村建立农牧业产业基地,使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抓智力扶贫,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雨露计划”、“实用技能培训”、“劳动力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就业技能,使贫困农牧户每户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抓保障扶贫,实行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措并举的方法,对被帮扶村内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落实低保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积极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保制度等政策宣传工作,提高贫困群众参合、参保率,努力实现医疗、养老保障全覆盖。
落实帮扶政策。通过落实产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准产业发展项目,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协助抓好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贷款。结合村庄整治,帮助贫困户解决入户道路建设、通水、通电、通讯等难题。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对被帮扶村内尚未就业的适龄青年,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力争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实现有1人就业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阿里地区共有34名地(厅)级干部、487名县(处)级干部参与了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全地区7个集中连片贫困扶持县、37个贫困扶持乡(镇)、141个贫困扶持村和建档立卡系统内外8398户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定点帮扶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