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搬迁铺就“幸福路” 勤劳催开“幸福花”—城关区恩惠苑社区见闻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0-04-30

  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塘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恩惠苑社区,居住着来自城关区、林周县和空港新区的764户318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恩惠苑社区摸清贫困户底数,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群众就医、就学、就业等帮扶措施,努力实现群众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小康生活的向往。

  就业有门路

  达果是城关区蔡公堂街道恩惠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也是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果此前在一家蛋糕店打工,一做就是8年。这8年里,达果认真学习,成为了店里的名牌糕点师,这也为后来自主创业打下了牢靠的基础。2018年10月,夫妻二人通过扶贫信贷联保贷了款,再加上从亲戚好友那里借来的钱作为创业启动金,租门面、买设备、进原料,在夫妻俩的齐心协力下,糕点店开业了。如今,夫妻俩月收入已过万元。

  “我们都是从农村搬迁过来的,一没文化、二没技术,现在社区发展集体经济,让我们来工作,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正在种沙棘苗的平措告诉记者,收入有保障,浑身都是劲。平措正在忙活的是社区城林扶贫搬迁惠民绿化有限公司第一个独立实施的项目,在近500亩的土地上种上沙棘苗。

  近年来,社区积极主动联系城关区的企业、公司、单位,按照“一户一岗、一户多岗”的形式,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实现就业,帮助大家增收致富。

  “为了充分调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社区干部为大家讲政策、做宣传,鼓励大家创业就业,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不少搬迁群众开起了理发店、馒头店、蛋糕店等,大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多。”恩惠苑社区第一书记旦达乐呵呵地说。

  就医不用愁

  为了防止搬迁过来的群众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恩惠苑社区扎实落实医疗惠民政策,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14项服务内容、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保健和门诊特殊病政策等,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016年,我家从林周县旁多乡搬到这里以后,生活特别方便。公交车就在家门口。以前在村里看病拿药需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出门就到,而且基本不花什么钱。每年还有医务人员定时上门做体检,非常贴心。”居民旦增洛桑脸上挂满了笑容,“现在我们生活有保障、手里有闲钱,这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

  “社区卫生站将每年的4次上门服务提升至每年6次,分成3组家庭医生团队为社区群众测血糖、量血压、送药物,进行医疗体检、健康咨询服务活动。为群众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行动不便的群众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他们随时上门服务。”社区卫生站站长多吉查拉介绍。

  生活更精彩

  达瓦是恩惠苑社区的保安,妻子是社区的保洁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重视起来了。”说起孩子的成绩,达瓦止不住脸上的笑容。他还告诉记者,妻子最近又涨了工资,他们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近6000元,就业稳定了、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心就更踏实了。

  近年来,恩惠苑社区通过城关区教育局的协调,累计解决900余名搬迁儿童的就学问题,通过入门入户精准宣讲,让群众充分了解读书受教育的重要性,转变群众的观念。

  为了解决群众外出就业的后顾之忧,恩惠苑社区还成立了“悠贝亲子”“阳光教育”“儿童托管中心”等课堂载体,开拓孩子们的学习边界、挖掘他们的潜在特长、充实课余生活,在周六、周日及寒暑假为学生开展功课辅导和特长培训。

  “我们还开办了‘居民夜校’,结合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为搬迁群众提供网络信息化知识与专业驾驶、理发等技术的学习资源,让大家掌握一门增收技术、增加一分致富底气。”旦达说,“有了这一系列措施,群众思想水平提高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念和能力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今年,恩惠苑社区党支部将始终把“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持续优化干部队伍服务管理工作,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有就业能力的群众全部实现稳定就业,构建城乡结合部“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新格局,让“异乡土”成为“故乡地”。

  (本报记者 裴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