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镇党委书记格桑卓嘎:甘当墨脱新征程上的“铺路石”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史金茹 时间: 2018-07-02
格桑花,藏语意为“幸福花”,寄托着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代表着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在墨脱,就盛开着一朵美丽纯洁、默默坚守的“格桑花”,她就是墨脱县委委员、墨脱镇党委书记格桑卓嘎。
“我甘愿做奔小康路上一颗平凡的铺路石。”简单的话语是她对墨脱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
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2年,家住米林县羌纳村的格桑卓嘎来到墨脱,探望在此工作的爱人。
“从家里出发,坐了一天的车才到,当时我就想,以后再也不来了。”格桑卓嘎回忆说。可后来她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我也是珞巴族人,和这边的珞巴族村民接触后,我觉得我应该像老公一样留下来,为这边的百姓做些事。”就这样,格桑卓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留在了墨脱。
扎根墨脱五年来,一次次的翻山越岭、一次次的风雨交加、一次次的飞石滑坡都挡不住她的赤诚奉献之心。
“记得有一次,我跟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去德兴乡调研,途中突发泥石流,我被石头砸伤了左脚,流血了特别疼,但是前后有大面积坍塌,无路可退。于是,我就对周围的人说,没事,一点也不疼,我们继续前进。”
就这样,格桑卓嘎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经过多天努力完成各项调研工作。
她的认真和真诚深深感动了当地群众,至今,百姓都对她赞不绝口。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群众谋幸福谋发展,这是她永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016年5月,刚刚任命墨脱镇党委书记的她,历时7天完成对全镇7村533户农牧民群众的走访调研。
为改变群众“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她走村入户送教上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引导,群众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国家给我们优惠政策那是我们的福气,不是我们不务正业的理由,只有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才对得起国家。”达木村村民扎西在经过教育之后,靠着乡里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经营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充实美好。
如今的墨脱镇,涌现出一大批像扎西一样的先进个人。
为了带领百姓更好地致富奔小康,格桑卓嘎还集思广益,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为民谋福利。
为解决当地妇女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引进门珞服饰技能培训班;带头制定盘活荒废已久的米日村蜜柚种植基地计划,现在的蜜柚基地已成为米日村群众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结合墨脱村区位优势,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建设村集资房对外出租,打造了全县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村;积极争取项目23个,总投资6233.44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优化环境、党建标准化建设等。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还积极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调研,提交各类提案15件,其中关于墨脱公路建设的提案,得到了交通部明确答复,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民族团结谱新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藏汉门珞手足情,民族团结一家亲”,她始终怀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与广大干部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亲戚一样越走越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糌粑一样聚成团、抱成团,手足相亲、手足相望,精诚协作、精诚相融、精诚克难,为民族边境地区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
身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她始终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起的责任感,以一种舍我其谁、赤膊上阵的闯劲、干劲、拼劲,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立足墨脱镇地处守边固边最前沿的实际情况,突出党建主引擎和总抓手作用,全面夯实党在边境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积极构建“乡镇作堡垒、村村是哨所、人人做哨兵”的巡边守土钢铁长城,让边境一线党旗红、国旗飘。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格桑卓嘎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牢记使命,甘当奔小康路上一颗平凡的铺路石,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