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那曲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有平台有方向有动力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15-05-14

  本报那曲5月13日电(记者 谢伟)为进一步创新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那曲地区积极探索,从创新机制、明职知责、定期问效三方面入手,搭建活动平台、明确活动方向、激发党员动力,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创新机制,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有平台”。那曲地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根本任务、重点工程来推进谋划。一是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地委书记亲自带头联系1个县、1个乡镇、1个村(居)、1座寺庙,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少于两次,并按照干部职务逐级安排联系服务任务、细化服务指标,确保了全地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方式、时间、形式“三个心知肚明”。二是统筹兼顾、提升效率。为提高联系服务实效,那曲地委统筹兼顾,把党建工作联系点、维稳工作联系点、扶贫开发联系点、干部驻村工作联系点、寺庙工作联系点等多个联系点进行整合,使“一个人多个联系点,多个联系点多头分布”的状况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一个人多个联系点,多个联系点分布在一处”的工作格局。

  明职知责,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有方向”。坚持把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作为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盲目服务群众的问题。一是广泛宣讲,成为方针政策的“解读人”。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讲中央、区党委、地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富民惠民利民政策,让群众真正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筑牢发展稳定的社会根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宣讲2350余次。二是掌握问题,成为农牧民群众的“知心人”。党员干部采取实地蹲点、驻村入户、随机调研等方式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三是解决难题,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各级党员干部主动对接基层、靠前服务,帮助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帮助加强基层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推动地委、行署各项部署要求、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出主意、谋思路、找对策,送资金、送技术、送知识、送信息,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帮助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拓展致富门路,提高生活水平,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组织开展“转作风、鼓士气、抓落实”主题教育活动和“万名干部进千村、万家牧户学精神、结对认亲暖万家”活动,全地区党员干部结对群众14290户,为民办实事2780件,38420名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事项4.16万项、已兑现承诺1300多项。

  定期问效,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有动力”。一是坚持定期考核。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由党员所在党委党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联系服务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和评选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激励党员干部更好地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二是坚持定期通报。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定期进行工作通报,对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恶性事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严肃处理。三是坚持定期报告。各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于每年11月前上报地委,抄送地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地(中、区)直各单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于每年10月底报地直机关工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