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绘好“作战图” 攻坚发力准——安多县精准扶贫掠影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谢伟 时间: 2016-08-08

  安多县地处我区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牧业大县、人口小县、财政弱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该县面对9582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9.5%,是“十三五”时期全区脱贫攻坚36个重点县之一。   在压力和挑战下,安多县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决心,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整合力量、规划布局,细化目标、落实责任,挂图倒排、阶段稳推,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开展。   安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主抓,制订出台了《安多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的领导机构,下设综合组、政策资金保障组、规划项目组、产业脱贫组、易地搬迁脱贫组等12个职能小组。从县到乡镇、村(居)层层签订《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同时,安多县提供专门办公场所,充实调整工作人员,配强配齐办公设备,设立安多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充分发挥指挥部中心枢纽作用。此外,县财政投入50.5万元作为县级、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专项经费,确保了扶贫工作有人抓、有人干、有钱办。   该县结合《安多县县级干部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安多县县级干部“包村促发展”实施方案》,将13个乡镇、74个村(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到具体县级责任人。制定出台了《安多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办法》,并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建立“321”结对认亲帮扶责任制,总体形成了自上而下、合力攻坚、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定期报告制。实行每月“一会一报”制度,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专题听取各乡(镇)、县(中)直各单位精准扶贫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建立监督巡查制。从县退休党员干部中聘请2名社会监督顾问,充分发挥县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及党员监督岗的监督作用,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监督制度,以政策落实、精准识别、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工作为重点内容,随时参与到脱贫攻坚各个环节中的督促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为精准扶贫工作保驾护航。建立绩效奖惩制。本着推先罚后的原则,县财政全年投入60万元,对各乡镇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绩效考核。对排名前六的乡镇大张旗鼓地表扬并发放奖金,对考核分值较低的乡(镇)直接通报,并由县主要领导当面约谈这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同时,把考核、用人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树立良好导向。   从2015年12月初开始,安多县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三大重心,提前谋划、提前安排、提前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13个乡(镇)逐一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并在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和安排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统一全县思想认识,将压力传导到了每名干部职工。特别是“工薪追责”强压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促使全县干部职工自觉在脱贫攻坚中“挑重担、担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