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架起警民“同心桥”—安多县扎仁镇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走笔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0-04-09

  在地处唐古拉山南麓、平均海拔5200米的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派出所,一代代扎仁镇派出所民警克服种种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坚守在西藏“五条生命线”的必经之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生命线上的大树”。

  半个多世纪以来,“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被不断推广,扎仁镇派出所结合当地新特点、新形势和社会矛盾纠纷,探索实践出一系列符合我区实际、具有那曲特色的新做法,在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也成为我区仅有的两个“全国首批命名的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之一。

  依靠和发动群众 社会治理齐参与

  “扎仁镇派出所为我们群众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组建‘天线帽’义警,义警们通过线上和线下宣讲,使群众更好地了解到国家的各类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那曲市安多县扎仁镇9村党支部书记拉贡竖起了大拇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溢于言表。

  “‘天线帽’义警,是我们探索打造的具有安多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成果。义警来自群众,每个村(居)都成立了3人以上的义警队伍,并设立了‘义警之家’。因安多群众的传统帽子上有一个类似天线的装饰品,故命名为‘天线帽’义警。”扎仁镇派出所副所长拉巴介绍,“天线帽”义警可以帮助解决群众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小隐患”三小问题,做到了依靠群众“管”群众,实现了让群众评议公安工作、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自2019年7月1日‘天线帽’义警创立以来,已开展救援13次,开展治安排查77次,发现并及时处置治安隐患12次,调解纠纷36起,群众主动上报涉稳情报信息2条,为基层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成为西藏‘北大门’的一道道平安墙、和谐屏。”扎仁镇派出所教导员张凯杰递过手里的材料,讲述着“天线帽”义警队伍取得的成绩。

  服务走进百姓家 警民关系更融洽

  为了解群众需求和服务好群众,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扎仁镇派出所持续推进落实“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所有民警坚持每周至少走村入户一次。

  在走村入户中,民警顿拉发现,由于牧区地广人稀,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甚至一辈子未出过家门,无法进行户籍办理。

  “未办理二代身份证,这些老人就无法享受扶贫、医保等一系列惠民政策。”针对这一情况,顿拉和同事们主动上门,为他们办理二代身份证。

  去年6月,顿拉得知一位患病老人因户籍问题导致扶贫政策无法落实,他通过开车、骑马、步行,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到达70公里外的老人家,没来得及休息,就赶紧为老人采集信息。离开时,老人将顿拉紧紧拥在怀里,并连声道谢。

  久而久之,牧民群众开始用“马背上的办证窗口”这个接地气的称呼来称赞扎仁镇派出所。

  “与群众关系密切了,调解矛盾纠纷也更容易。”民警旦增塔钦打着“感情牌”处理了很多矛盾纠纷,“调解高手”的美誉也传遍辖区。

  “其实解决任何矛盾纠纷,只要群众信服你,处理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旦增塔钦解决的一场感情纠纷,就是得益于走村入户时对其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相处模式的充分了解,“让他们对我打开心扉说心里话”旦增塔钦说,只要和群众成了朋友、亲人,多方了解情况,找准问题源头,什么矛盾都能很快化解。

  提供智能化服务 构建和谐新生活

  扎仁镇派出所坚持“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的服务目标,开发了藏汉双语界面的“安多微警务”微信小程序,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满足群众业务办理需求。截至目前,群众网上办理户口、交通等业务1000余次。

  为进一步发挥出“天线帽”义警优势,有效提升辖区群众法律知识水平,扎仁镇派出所建立了扎仁镇“天线帽”义警法律微讲堂微信公众号,“天线帽”义警通过此微信公众号宣讲法律法规。

  “自微讲堂平台开通以来,共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婚姻法、冬季用煤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等微视频10部,累计阅读量达9.45万,起到了良好的知识宣传效果,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为构建和谐安定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张凯杰说。

  “扎仁镇派出所民警同志对我们的好,我们都记在心里。有困难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扎仁镇派出所民警的辛勤付出和忘我的工作,赢得了辖区群众衷心赞扬。

  (本报记者 万靖 谢伟 张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