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力量·奋进——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加强民族团结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田志林 时间: 2012-02-21
一个2100余人的街道办事处,竟有藏、汉、回等各族群众聚居的大院199个,近10%的家庭是不同民族组成的混合家庭,仅藏汉结合的家庭就达20余家,这里的居民至少都会两三种语言……更令人钦佩的是,各民族居民亲如一家,多年来,街道办不同民族之间连口角都很少发生。
这个街道办事处就是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
八廓街始建于1300多年前,如今已成为拉萨最著名的商业街。藏历新年前夕,记者看到,居住在八廓街各居民大院里的各族群众欢欢喜喜购年货,到处是一派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景象,荡漾着幸福生活的气息。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无论谁家碰到什么事,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忙。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居民都会藏语、汉语等几种语言,回族同志敢于下海经商,带动了一大批藏族同志做生意,促进了八廓街的经济发展……”八廓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边巴告诉记者。
“党是阳光我是花,民族团结是一家。”说起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八廓街居民都会如数家珍般道来。
藏历水龙新年将至,拉萨街头摆放花饰、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2月17日,几名藏族姑娘在布达拉宫广场敬“切玛”(象征五谷丰登)。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今年65岁的徐金是上世纪80年代从江苏到拉萨经商的,3年前因车祸致残,一直卧床不起。然而,非亲非故的藏族同胞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使这位举目无亲的老人摆脱了生活的困境。谈起居民大院里的好心人,徐金拄着拐杖把一个厚厚的本子递给记者,上面工整地写着央金、达瓦、卓玛等密密麻麻的藏族、汉族人名以及他们送来的钱物数额。徐金老人激动地说:“他们虽然不是我的亲人,但给了我这么多的帮助,胜似亲人呀!”
52岁的黄强是十八军的后代,与爱人强巴卓玛恩恩爱爱,儿子次仁旺堆和女儿央拉都已长大成人,一家人和和美美。黄强告诉记者:“我们住的居民大院是22户居民共同居住的3层藏式居民大楼,院里的居民平日里总是互相礼让,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每年藏历新年期间,区、市领导都要亲自到居民家中祝贺、慰问。咱们大院的居民也不忘捧起洁白的哈达,给领导献上吉祥的切玛,斟满醇香的青稞酒……”
互帮互助的好兄弟
62岁的蒋平从湖北来到拉萨,一直在八廓街做百货生意,租住在八廓街老城区一居民大院里。他说:“自从住进大院,感觉像到了家一样,左邻右舍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和我们有着兄弟姐妹般的感情。”
“不管什么民族,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人,都是一家人!”鲁固社区一居民大院的居民卓玛央金说:“大院虽然居住了30余户人家,这里藏族、汉族、回族居民都有,但大院里从没发生吵吵闹闹的事情。这不,藏历新年就要来了,我们家准备了哈达、切玛及青稞酒,准备在藏历新年期间给汉族和回族邻居拜年。”
在采访中,记者切身感受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已深深植根于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心中。
“我们是社区的服务员,不管是什么民族的居民,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对待所有居民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亲。藏历新年就要来了,节日期间,谁家里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大事、难事,只要告诉我们,我们工作人员将放弃休息时间,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忙。”八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多吉说。
共同缔造的友谊花
走进八廓街曲折幽深的小巷,在鲁固社区居民扎西云旦的家里,记者看到,他家里已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里挂着灯笼,门上贴着“福”字,给藏历新年的到来增添了几分喜庆。记者了解到,虽然扎西云旦家里不算富裕,但他还是收养了一名汉族同志的女儿,并取名巴桑卓玛,现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读书。
“住在居民大院很开心,藏历新年期间,大家会穿起藏式服装一起唱歌跳舞,能够在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如果说有民族,那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居住在八廓街一居民大院的居民罗晓丽说,在八廓街的各个社区,藏、汉、回等各民族的居民们和谐相处,日子就像拉萨河一样悠悠流淌,平静中蕴藏着生活的激情,恬淡里写满幸福与甜蜜。
从四川来拉萨已有16年的张斌夫妇一直在八廓街做古玩生意,租住在老城区一居民大院里。他说:“自从住进大院后,感觉就像到家了一样。藏历新年前,居委会领导专门征求外来商户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关心,各方面都给予照顾,左邻右舍对我们也像兄弟姐妹一般。藏历新年期间,我们还将去藏族居民家里拜年,祝福他们生活美满、幸福!” 旺堆在八廓街经营一家古玩店,创业之初,农民出身的他毫无经验,生意一直不景气。为此,他向张斌请教,让旺堆没想到的是,张斌居然毫无保留地把“生意经”传授给他。如今,旺堆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每每提起自己的“授业恩师”,旺堆就感激不已。
一声声对党的无限热爱,一张张绽放喜悦的笑脸……八廓街居民的笑容是那样灿烂,仿佛在告诉人们:只要各民族兄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西藏必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