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赞歌——米林县卧龙镇加强民族团结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麦正伟 王晓莉 王雅慧 时间: 2012-05-08
长期以来,米林县卧龙镇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这是一个由藏、汉、门巴、珞巴、回等多民族组成的镇,区域面积2590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3830多人。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卧龙镇党委书记王海颖介绍,多年来,镇党委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着重坚持“三抓”,即:抓经常性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民族政策学习,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教育。仅近3年来,卧龙镇就举办民族理论政策学习班20多期,培训学习骨干达500多人次,召开民族团结工作座谈会7次,发放学习读本300多本、学习资料600多份,有效提高了各族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抓民族团结舆论宣传。定期在各村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民族区域自治法》讲座,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使各族群众有了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抓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卧龙镇坚持把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年10月份都要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会、军地联谊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组成宣传队深入各村进行民族政策宣传,为少数民族提供服务,有效增强了各民族干部群众的感情。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也是卧龙镇党委加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措施。”卧龙镇镇长巴珠告诉记者,他们不断加强干部的培训和结构调整。近几年来,卧龙镇共培养输送干部达2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占绝大多数,镇党政机关、各事业单位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也不断得到了优化。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大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培训教育力度,把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有丰富工作经验、年轻有为的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使全镇各村“两委”班子得到了优化和加强。并积极营造优秀干部竞相涌现的机制和氛围,让致富排头兵、带头人为卧龙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好表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培训。从2009年至今,卧龙镇共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培训班11期,培训2000多人次,举办少数民族农牧业技术培训班14期,培训2380多人次。
“有了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就有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巨大力量。”王海颖说,近几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卧龙镇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特色强镇”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投入 213万元,在全镇建成了水果基地 7个,形成了卧龙公路沿线成片优质水果种植带;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投入 32.5万元在下却村修建了钢架温室大棚25座,在单嘎努觉村修建了温室大棚103座,并积极争取国家和援藏工作队投资近70万元建设了塘崩巴、桑培、真多、甲竹村、甲格村、麦村养羊基地,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为各族群众增收拓宽了路子。
“增收路子宽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的腰包鼓了,农牧区面貌也焕然一新。”王海颖说,近几年来,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卧龙镇完成了812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16个行政村实现了“六通”,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99.9%,镇党委、政府还对7个村和1个小集镇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村公路得到加宽改善、对8个村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每户修建了家畜圈养栏、村里设置了生活垃圾箱并修建垃圾处理池等,现在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如今的卧龙镇处处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