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社会稳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作者: 时间: 2015-07-28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陈全国书记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以及孟建柱书记“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之路。2014年,孟建柱同志在西藏视察时指出,西藏社会稳定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取得了群众安全感和公共服务满意度两个第一的好成绩。
一、创新维稳工作体制,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到西藏工作全局中来思考,放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中来谋划,放到法治西藏建设总布局中来推进,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健全协助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是强化领导体制。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双管齐下、协同并进,组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班子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套班子全力以赴保稳定,抓牢发展、稳定“两件大事”,建立了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从自治区到地(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机制保障。
二是探索治理思路。西藏反分裂斗争的焦点是争取人心,斗争的成败取决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实际工作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争取人心,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办好利民惠民的“十件实事”,最大限度团结各族群众和广大僧尼,筑起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一手抓依法打击,坚定坚决、果断出手,依法打击追随十四世达赖集团、从事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的非法组织和重点人,切实维护好国家的最高利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健全维稳处突指挥体系。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针对西藏的特殊区情,自治区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的指挥机制,成立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驻藏部队、武警、边防、消防、公安等共同组成的自治区维稳一线指挥部,形成了协同配合、协调一致、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实行各级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确保出现情况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实践证明,这一指挥体系在日常管理、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四是狠抓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事关西藏社会稳定大局。陈全国书记等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带头处理重大信访事项,并多次就重大疑难信访事项作出批示。在具体体制和机制方面,探索“四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城镇信访网格化管理”、“联合接访”、“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等做法,形成了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严密高效的信访组织网络,支撑起一道维稳防范堤。
二、创新寺庙管理机制,推进藏传佛教新型治理体系建设
西藏有各类宗教场所1787处,僧尼4.6万多人,信教群众200多万人,藏传佛教在西藏社会和信教群众中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常常受到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渗透和破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方向,大胆管理、勇于创新,把社会治理理念引入寺庙僧尼教育管理服务领域,坚持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宗教工作、寺庙工作、僧尼工作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断作为,建立了新形势下寺院治理的基本框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