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科普更好服务公众需要—科普专家共话新时代科普创作传播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时间: 2023-09-21

“大科学工程不仅是科学前沿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科普平台。”20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说。

把处于世界前沿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比作悬浮在零下269摄氏度“甜甜圈”中的人造太阳;在合肥创建“聚变创新展览馆”,让更多公众转变对能源的认识……李建刚用科普的语言描绘科学前景:“一定会有一盏灯被核聚变点亮。”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提升科普能力?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承办了这场专题论坛。

“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创作传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跨界协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说。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网名“不刷题的吴姥姥”,擅长在短视频平台上用身边事例讲解物理原理。“保证科学的真实性,让尽可能多的大众有共鸣。”吴於人这样总结自己制作科普视频的标准。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设计的化学实验,网上网下都有大量“粉丝”。“‘讲实验’不如让学生‘走向实验’。”戴伟分享自己的经验,“如果投选人类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一定会将这一票投给‘好奇’。”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上海市同济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达医晓护”科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亮,科普作家汪诘……多名“科普达人”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解如何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在科学世界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要打造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普内容、科普队伍、传播方式、技术手段和工作范式。参加论坛的科普专家们纷纷表示,要让优质科普更好服务公众需要。

“建设系列科技品牌矩阵,以高质量科普出版持续为高水平科普工作赋能。”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经理宋吉文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要闻
让优质科普更好服务公众需要—科普专家共话新时代科普创作传播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1日

“大科学工程不仅是科学前沿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科普平台。”20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普创作传播的范式变革”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说。

把处于世界前沿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比作悬浮在零下269摄氏度“甜甜圈”中的人造太阳;在合肥创建“聚变创新展览馆”,让更多公众转变对能源的认识……李建刚用科普的语言描绘科学前景:“一定会有一盏灯被核聚变点亮。”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提升科普能力?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承办了这场专题论坛。

“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创作传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跨界协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说。

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网名“不刷题的吴姥姥”,擅长在短视频平台上用身边事例讲解物理原理。“保证科学的真实性,让尽可能多的大众有共鸣。”吴於人这样总结自己制作科普视频的标准。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设计的化学实验,网上网下都有大量“粉丝”。“‘讲实验’不如让学生‘走向实验’。”戴伟分享自己的经验,“如果投选人类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一定会将这一票投给‘好奇’。”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上海市同济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达医晓护”科技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亮,科普作家汪诘……多名“科普达人”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解如何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在科学世界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要打造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普内容、科普队伍、传播方式、技术手段和工作范式。参加论坛的科普专家们纷纷表示,要让优质科普更好服务公众需要。

“建设系列科技品牌矩阵,以高质量科普出版持续为高水平科普工作赋能。”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经理宋吉文说。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