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教育路 民族团结育新人 —记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宋玉刚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5-09-12
在海拔4500米的墨竹工卡县日多乡,有一位汉族教师二十八载如一日,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着牧区孩子的求学梦,让教育之光照亮雪域高原。他就是曾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日多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宋玉刚。
1997年,22岁的宋玉刚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主动写下志愿,来到日多乡小学,从此开启他的教书育人生涯。初到日多乡,高寒缺氧,夏天暴雨裹挟着冰雹铺天盖地,冬季风雪交加,经常是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天气。那时学校缺水缺电,夜晚漆黑一片,住的是土坯房,漏风漏雨更是常事。即使面对这样严酷的环境,宋玉刚没有丝毫退缩,真正让他感受到挑战的却在课堂上,语言不通让他教学难以开展。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当宋玉刚说完这句话后,孩子们却以为是让他们读课文,琅琅的读书声响起。那一刻,宋玉刚意识到,不学会藏语,就很难让孩子们精准掌握知识。从此,他开始了长达4年的学习藏语之旅。
4年的苦学,从一个单词到一句问候、从简单的日常交流到熟练自如地给学生上课,实现了无障碍的语言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宋玉刚也不忘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没多久,他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也得到了同事、学生和家长们的接受和认可。
宋玉刚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冬日里,他自费为学生添置袜子和棉鞋;深夜背着生病的学生赶往医院;用罐头盒做烛台辅导学生功课;坚持将牧场上放牛放羊的孩子一个个劝回课堂。如今,该校新生入学率达到100%。当一名藏族学生考上南京医科大学后专程前来致谢时,宋玉刚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2003年,宋玉刚积极争取区外项目资金,在学校建起第一个电教室,让高原的孩子们第一次通过计算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扎根高原二十八载,宋玉刚与藏族教师德吉措姆相知相守,组建了民族团结家庭,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最美家庭”和“拉萨市文明家庭”称号。2012年毕业班移交关键期,他坚守岗位四天三夜,确保36名学生全部顺利升入中学。2007至2012年间,因工作繁忙,他连续五年未能回老家探望年迈父母。
从教以来,宋玉刚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但他总是说:“这些荣誉属于所有坚守高原的教育工作者。我唯有继续努力,才能回报党和政府的信任。”
宋玉刚老师所在的日多乡中心小学就在国道318边上,而他的父亲70年前参与修筑了这条进藏通道。两代人、一条路,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诠释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献身高原、教育报国的动人乐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