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健全“三项机制”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5-09-12
农村供水,一头关系到民生福祉,一头牵动着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自治区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立足实际,锚定“让农牧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目标,通过“健全城乡一体机制、健全县域统管机制、健全动态监测机制”,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城乡一体机制,让群众喝水更便捷。我区有序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以及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积极构建与城乡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累计落实建设资金49.58亿元,实施供水工程4002处,成功巩固提升128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为完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18万人的农牧区供水保障提升工程,着力解决高海拔地区季节性断水问题”任务,投入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7.86亿元,受益农牧民26.71万人。
健全县域统管机制,让群众喝水更稳定。为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目标,我区印发《西藏自治区农牧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强化水质保障和水费收缴,提升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牧区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行农牧区供水工程市场化运行、专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全区74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
健全动态监测机制,让群众喝水更安全。以《西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为底线标准,我区紧盯农村供水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主体,自治区水利厅印发《关于建立巩固拓展农牧区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动态监测机制的通知》,构建起“村级管水员发现问题+村居委员会上报问题+乡镇人民政府和水行政部门处理问题”的三级联动饮水安全风险监测与响应机制,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理——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十四五”以来,累计发现并妥善解决临时性供水问题工程3024处,做到问题动态清零,切实保障农牧区饮水安全底线不失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