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篇章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1-03-27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 齐扎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逻辑起点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逻辑终点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不忘历史、接续奋斗,谱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篇章,确保这一战略任务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一、西藏各民族始终与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

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汉藏等民族同祖同源,西藏和祖国内地、藏族和汉族交往交流交融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和藏北细石器遗址,与同时期的长江、黄河流域文化遗址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语言学研究证明,早期汉语和古老的藏语有发生学上的关系。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藏族与我国绝大多数人口一样,同属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都源于以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为代表的中国北部的晚期智人。中外学者DNA项目研究也证明,汉藏人群具有相同的基因类型,有着共同的血脉。

大量历史文献记录了古羌人与汉藏先民的血脉交融。羌是古代文献中对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我国西部人群的总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古羌是汉民族的重要源头之一,《史记》记载“禹兴于西羌”。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秦国逐渐强盛,开始征伐诸羌,向西开拓发展,史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经过3个多世纪的征战,部分羌人部落并入秦国统治之下;部分羌人部落被迫向西迁徙,融入了今天藏缅语支各少数民族;其他羌人部落在两汉400年间经历六次向中原迁徙,逐渐融入中原各地。

从春秋战国时期陆续西迁至青藏高原各地的古羌人,形成了很多部落。特别是东汉时期,经汉羌战争、贸易、联姻,一大批河套地区带有汉羌血统的羌人部落,经青海、四川、云南进入西藏各地。范文澜先生在其《中国通史》中记载:“羌族一部分自青海进入西藏,一部分迁徙到蜀边境内外,也陆续进入西藏,广阔遥远的中国西部,从此逐渐得到开发。”一直到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部和各羌人部落,建立吐蕃王朝,促进了与青藏高原上苏毗、羊同、党项、白兰等部族的融合。汉藏民族无论是体质血缘还是文化传承,都吸纳了大量古羌人的成份。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佛经、寺院建造法式及法规等佛教文化,还带去了生产工具和医学、天文历法、儒家典籍等中原文化。随同文成公主进藏的侍女和工匠,在当地定居下来并融入藏族。《柱间史》记载,随噶尔·东赞前往吐蕃的唐朝卫士也在吐蕃留下后裔。唐蕃交往200多年间,通使来往高达290多次,平均每8个月就有一次使臣来往,吉隆县“大唐天竺使出铭”说明唐朝使者已能通过吐蕃出使印度。这一时期,不仅大批唐人来到吐蕃,也有大量吐蕃人来到中原,促进了一次次汉藏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数十万唐朝属民吐蕃化,融入藏族血脉。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汉藏交往交流交融一刻也没有中断过,“茶马古道”的兴盛繁荣,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西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引用古代谚语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贯穿了西藏历史发展始终,藏民族就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

二、西藏各民族始终在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成长壮大

中国是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自然屏障的辽阔空间构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性的自然框架。雄壮的喜马拉雅山脉从地理上清晰界别了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青藏高原的地理构造决定了西藏西部相对封闭、东部相对开放。巍峨的昆仑山绵延数千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脉。“母亲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从青藏高原发源,东向奔腾而下,构成了青藏高原和祖国内地流域性人口交融的地缘因素,滋养了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哺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这种天然的紧密关联,亲近着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密切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元朝起,中央政府的典章制度、儒家思想传入西藏地方。元朝统治者将藏传佛教推崇为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原地区广建寺庙(如至今保存完好的北京妙应寺),藏传佛教逐渐进入内地。元亡之后,代表西藏地方较大政教势力的帕木竹巴政权以及萨迦、噶玛噶举等教派,纷纷上缴元朝封号印信而改受明朝封赐,相继纳入明朝治下。帕木竹巴政权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又为中央命官。清朝政府全面加强了对西藏的政治社会治理。1653年、1713年清朝中央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了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之后陆续建立驻藏大臣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其中包括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规定达赖和班禅等大活佛的寻访认定都要经中央政府批准,并由此成为历史定制。藏传佛教不仅进入清朝官方文化,而且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布。佛教思想中的慈悲、平等、包容等理念与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交流互渗,逐渐渗入民俗生活中,沉淀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确定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行省。1929年九世班禅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设立了办事处。1931年十三世达赖在南京设立了驻京办事处,成为西藏地方与中央联系的正式机构。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会议,十三世达赖派贡觉仲尼等六人为代表、楚臣尼玛等三人为列席代表,九世班禅派洛桑楚臣等四人为代表、邵章等五人为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九世班禅不仅参加了国民会议,还在南京发表《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的重要演讲。民国时期尽管饱受分裂势力干扰,但世界各国均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官方和民间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均将西藏列为中国领土,西藏地区绝大部分对外商贸交往主要还是从中华民国外交部申领中国护照。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明确,“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在伟大祖国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尽了自己的光荣的责任。”

三、西藏各民族始终在中华民族共御外敌的斗争中团结协作

清朝中叶,廓尔喀入侵西藏,乾隆皇帝派福康安、海兰察等领兵入藏,收复失地。清军在拉萨磨盘山及定日、亚东等地修建的关帝庙,就是汉藏一家、共御外敌的历史明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西藏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统一。

1888年、1904年,英军两次入侵西藏,藏、汉、门巴、珞巴等各族人民,以“即使男尽女绝,也决不能后退半步”的大无畏精神,浴血奋战,舍身卫国。尽管英国人一度占领拉萨,与清政府达成《中英拉萨条约》,仍然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即使在1907年英俄两大列强秘密签署的协议中,双方也还是承认当时衰弱不堪的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

抗日战争时期,西藏虽然远离主战场,但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各族同胞捐款捐物,踊跃参战。在中国远征军中,就有不少藏族青年。1938年哲蚌寺僧众提出应于康藏各地早日施行政令,征集兵员,在国家需要之时,愿拿起枪杆。1938年《新华日报》发表的《康藏民众代表慰问前线将士书》中说道,“中国是包括固有之二十八省、蒙古、西藏而成之整个国土,中华民族是由我汉、满、蒙、回、藏及其他各民族而成的整个大国族。”1943年甘肃藏族人民联合当地回、汉、东乡等族人民,组成抗日救国义勇军,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正是千百年以来汉藏等各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西藏各民族始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实践中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领导各族人民,彻底驱逐西藏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国家组织力量修建了青藏、川藏公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发生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变化。西藏各族人民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同胞一起,当家作主“站起来”。

改革开放后,从1980年到2010年,党中央先后召开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举全国之力支持西藏。30多年间,西藏累计落实投资2033.2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700多亿元。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6600多个,资金投入230多亿元。先后有6批4700多名援藏干部、数万名援藏人才奋战高原、无私奉献……西藏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换了人间”。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先后谋划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安排西藏197个项目,规划期投资3807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2674亿元。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央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已累计向西藏投资3136亿元,超出规划投资额17.3%。西藏发展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的进步,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贫困问题。人均预期寿命从1959年前的35.5岁提高到现在的71.1岁,超过印度、尼泊尔等周边地区。曾经,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社会制度一步跨千年;现在,脱贫攻坚让350万西藏人民致富奔小康,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五、努力铸牢西藏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三个离不开”,着力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加强政治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始终高举宪法和法律的旗帜,西藏各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必须体现统一国家的法治精神。始终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专题教育,扎实推动74个县(区)、600多个乡(镇)、5500多个村(居)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加强经济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围绕“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围绕川藏铁路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世纪性工程,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围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大力推动人口抵边、设施抵边、产业抵边、服务抵边,强化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支撑。围绕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力争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文化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通过精心组织,用“脱贫攻坚一个不能少”“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不掉队”的鲜活事例教育全区人民,我们的民族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通过精准实施,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娃娃抓起,持续巩固提升“5个100%”教育成果,建成18个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站。通过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编写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和教材,建设吉隆大唐天竺使出铭、察隅英雄坡等20个以上历史陈列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

加强社会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聚焦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引导西藏高校毕业生到内地就业创业,力争每年实现区外就业1万人以上,同时吸引内地企业和个人来藏兴业创业。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每年树立20个“多民族和谐街道(社区、家庭)”典型。聚焦实施《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规划(2021-2025)》,启动编纂《民族团结进步百科全书(西藏卷)》,力争到2025年7地(市)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80%的县(区)建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青藏高原生物基因库。立足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找准相适宜的价值转换路径。立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全力推进生态安全保障行动、生态空间优化行动、生态经济培育行动、生态生活践行行动、生态文化传承行动、生态制度创新行动6大行动。

六、坚决扛起铸牢西藏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

民族地区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嘱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到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国家。

坚定信仰信念,提高政治判断力。对标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对标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入开展“五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五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侵蚀。对标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做忠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政治判断力的好干部。

把握正确方向,提高政治领悟力。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动摇,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不动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加强对活佛转世法规规章、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的宣传,使“国内寻访、金瓶掣签、中央批准”的原则深入人心,做忠于国家、具有高度政治领悟力的好干部。

敢于发声亮剑,提高政治执行力。突出问题导向,看清西方反华势力打“西藏牌”的实质,对民族分裂、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泛政治化”可能酿成的全局性风险,及早防范化解。突出目标导向,对党的主张,要旗帜鲜明、宣传落实;对“两面人”“骑墙派”,要理直气壮、敢出重拳;对狭隘民族主义思想,要决不妥协、批评教育。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干的事就要干,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突出结果导向,依靠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两个群体,增强工作实效,做忠于党、具有高度政治执行力的好干部。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责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