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转作风 干在实处抓落实 —阿里地区组织系统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2-05-20


阿里地委书记段海(左一)在普兰县巴嘎乡岗沙村调研并指导工作。

阿里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朱继昌(右二)与措勤县年轻干部代表座谈。

阿里地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

本报通讯员 郑边疆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都突出强调并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作风,而每一次作风的大改进都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发展。

“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组工干部指出的“方向标”,是广大组工干部“扬帆起航”的行动指南和必备技能。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是时代要求、群众期盼、现实需要。王君正书记在全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进一步弘扬优良作风、崇尚真抓实干、汇聚奋进合力,努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释放出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的强烈信号,迅速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阿里这片高天厚土蔚然成风。

作风是形象,也是力量,更是组织部门的生命线。自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开展以来,阿里地区组织系统和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谆谆教导,坚持先走一步、深学一层、作好表率,深入学习贯彻王君正书记在全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动员部署会的讲话精神,以地委“作风转变年”和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年”为载体,规范日常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日清理、周督办、季汇报”抓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弱项、强化质量意识,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迈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为推进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干部作风决定阿里未来,必须让“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成为阿里干部最显著标志。

扎实的干部作风是我们党的核心竞争力。阿里正处在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阿里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批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阿里地区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把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敢不敢扛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提拔使用一批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引导广大干部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严把首关,考准察实干部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紧紧围绕特殊地情边情,建立正反向测评、部门联审等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识别机制,把敢不敢同达赖集团斗争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精准考察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反对分裂以及对待宗教的态度,探索开展家访式考察和原单位延伸考察,多维度倾听干部群众声音,重点在考察范围、考察内容、考察周期实现延伸,拓宽干部考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把“两面人”“骑墙派”挡在门外。

政治素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先决条件,如果品德不合格、不过硬、靠不住,能耐再大也不能用。近年来,阿里地区积极推广“四双一会审”政治素质考察法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严把选人用人关口,确保干部队伍干净、纯洁、可靠。

——重视基层,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牢牢把握“干部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普遍规律,树立重基层、重实践、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注重在维护稳定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守边固边第一线发现培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表现优秀的干部,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成为常态。2021年以来,地委提拔和重用县处级干部72名,其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18名、占25%,具有驻村驻寺工作经历的52名、占72.7%,具有艰苦偏远县乡工作经历的31名、占43.05%。

选用一个干部,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种观念,形成的则是一种导向。今年3月,地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深入海拔最高的措勤县,与县乡领导干部“一对一、面对面”谈话,零距离考察干部,掌握班子情况,了解干部德才表现。

——改进方式,打破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围绕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充分运用综合调研考核、跟踪问效考核、重点专项考核等手段相互印证、动态累计,推行“清单亮绩、过程查绩、多方评绩”的考核方式,全面精准考核干部实绩,打破“一考定优劣”的传统考核模式,让干部“在状态”成为新常态。

考核干部是识别、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一环,重在平时下功夫。“年初以来,我们持续开展组织部长大谈心大谈话,与地直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谈心谈话,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各级领导班子日常运行和干部工作状态。”阿里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卫华说。

——宽严相济,健全严密干部监督制度。紧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多发趋势和干部“坠落轨迹”,坚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延伸触角,全面开通县一级“12380”专用举报电话,开通组织部长电子信箱,建立部门联动监督“信息网”,建立地、县委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常态化制度,开展开门接访、主动约访、上门走访,突出以谈促改,年初以来,谈心谈话县处级干部168人,函询4人、提醒约谈1人、诫勉1人。同时,加强组织关怀力度,2021年以来,提拔任用受处分影响期满且表现优秀的干部11名,解决27名地管干部夫妻分居问题,调整26名长期在高海拔县乡工作的干部到海拔较低、环境较好的县或地直部门工作,既让干部感受到监督常在、约束常在,又为干部排解压力、解决困难,引导他们甩掉包袱、轻装前行。

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的真正负责。“年初以来,我们结合政治巡察、环保督察等,深入一线开展现场监督2轮,主动发现干部问题,向占着位子、顶着帽子、混着日子、摆着样子的‘佛系’干部开刀问责。”地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索南欧珠介绍说,“走出去”监督是地委立足干部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干部监督的新趋势。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让党的旗帜在高原边疆民族地区高高飘扬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西藏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根深叶茂”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是抓好落实。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从百年变局到世纪疫情,一次次战风斗雨、一次次勇毅前行,我们党都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现实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只有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阿里地区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根本,以建设组织体系为支撑,深入实施“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提质增效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

——靶向发力强弱项。紧盯组织覆盖空白点和作用发挥薄弱点,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点、边境小康村建设安置点基层党组织摸底排查和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巩固拓展“五共五固”结对共建成果,实行军地联合管理模式和“点对点”联系指导机制,创新开展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强带弱、富带穷、大带小”结对提升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地县乡三级联合,逐个会诊、逐个把脉、逐一“过筛子”,排查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9个。

走前列、作表率是机关党建的目标定位。地直机关工委发挥机关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制定“首连尾、强帮弱、党带群、结基层”四项机制,签订“首联尾”帮扶承诺书2份,“强帮弱”帮扶承诺书20份,49家机关党组织与驻村帮扶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

——覆盖全域树典型。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为重点,突出特色、创新载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着手打造高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目标,着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捍卫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为重点,着手打造固边兴边富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两个覆盖”为基本,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7个,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学可比的党建示范引领新格局。

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地处羌唐草原腹地,是全国改革先锋尼玛顿珠所在的村子,也正是在尼玛顿珠的带领下,抢古村创造了牧区改革的“西藏样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目标,这对抢古村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尼玛顿珠满怀信心地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深化改革举措,冲在打造高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的‘第一方阵’。”

——精育严管建队伍。健全村(居)干部区外轮训常态化机制,采取“网上学、集中训、结对带、定期考、日常用、评比赛”等方式,深入实施村(居)主干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两年攻坚和三年巩固提升行动,举办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班7期、受训851人次,不断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赋能添翼。通过内部培养、对外回引、统筹储备等形式,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02人。多部门联合开展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建立各领域党员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分类服务办法,深入开展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整治“回头看”,以党员队伍的干净纯洁保证党组织的肌体健康。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更要有新能力。对此,阿里广大乡村干部深有体会。革吉县那普社区党支部书记占堆说:“这几年,自己每年都有出去培训的机会,同时镇里和县里定期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明显感觉到现在对村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村(居)干部区外轮训常态化以来,阿里每年至少组织2期村(居)主干外出培训,培育能力素质过硬的乡村基层干部队伍。

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让各方优秀人才因投身阿里的发展而人生出彩

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到自治区党委、地委人才工作会议,对新时代人才工作作了系统谋划、全局思考、战略安排,为阿里地区加快推进人才强地战略擘画了宏伟蓝图,现在关键在于狠抓落实。

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决定未来。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是巩固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阿里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习贯彻中央和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意,突出“育、引、用、留”,深入实施人才强地战略,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各类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骨干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拴心留人举措落地见效,广大人才投身边疆、扎根边疆、建功边疆的信念更加坚定、步履更加铿锵、斗志更加昂扬。

——坚持党管人才,筑牢人才工作“压舱石”。实行人才工作党委统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双组长”的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大问题、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阿里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阿里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之智,优化工作布局、理清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职责所在。“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工作,制定需求时坚持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突出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强化人才措施。”地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这段讲话,充分体现了地委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优化政策环境,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按照用优势政策弥补“先天不足”的思路,对现有政策进行迭代更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的补充办法》等涉及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配套政策。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开通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外包等柔性引才渠道,各类人才基数不断上升。激励广大人才干事创业,从优落实引进人才补助政策,兑现地管专家津贴134万元。通过线上与线下并行、结对与帮教并举、教学与教研并进,鼓励各类人才参与学历提升、脱产学习、技术培养,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时俱进是人才工作的核心。地委组织部与陕西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后者选派专家赴阿里为人才工作“把脉问诊”,并联合起草了阿里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业技术人才和乡村振兴人才规划等,用新视野新理念助推阿里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突出拴心留人,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对引进人才按照“拎包入住”标准,优先保障住房,免费配备床铺、桌椅等基本生活设施。实施供暖供氧“双供”工程,14个乡镇、5个县实现集中供暖,30个乡镇、6个县实现集中供氧,实施13家地直单位弥散式供氧试点项目。提高乡镇食堂补助标准,地区财政配套资金1585万元,为37个乡镇和28所偏远乡镇学校干部职工伙食费全免,实施乡镇生态园建设项目,在对口援藏省市重点医疗机构开通阿里干部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竭力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措勤县江让乡平均海拔达4800米。走进乡机关职工食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整齐茂盛的花花草草,与室外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食堂空间不算大,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文体器材齐全。这是阿里地区实施供氧、就餐、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海拔乡镇生态园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江让乡党委书记索朗曲扎激动地向我们介绍:“地委很关心基层干部,特别是今年以来,乡干部吃饭不用自己花钱,还建了生态园,我们吃着免费的餐、吸着免费的氧气,尽管海拔高一些,但是心里很暖和,对抓好工作很有信心。”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阿里工作已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全地区组织系统和广大组工干部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后进赶超的有力举措,带头学习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一往无前,按照地委“12114”工作思路,全力服务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奋力书写新时代阿里组工事业的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 郑边疆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走在前列转作风 干在实处抓落实 —阿里地区组织系统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纪实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0日


阿里地委书记段海(左一)在普兰县巴嘎乡岗沙村调研并指导工作。

阿里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朱继昌(右二)与措勤县年轻干部代表座谈。

阿里地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

本报通讯员 郑边疆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都突出强调并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作风,而每一次作风的大改进都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发展。

“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组工干部指出的“方向标”,是广大组工干部“扬帆起航”的行动指南和必备技能。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是时代要求、群众期盼、现实需要。王君正书记在全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进一步弘扬优良作风、崇尚真抓实干、汇聚奋进合力,努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释放出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的强烈信号,迅速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阿里这片高天厚土蔚然成风。

作风是形象,也是力量,更是组织部门的生命线。自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开展以来,阿里地区组织系统和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谆谆教导,坚持先走一步、深学一层、作好表率,深入学习贯彻王君正书记在全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动员部署会的讲话精神,以地委“作风转变年”和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年”为载体,规范日常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日清理、周督办、季汇报”抓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短板弱项、强化质量意识,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迈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为推进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干部作风决定阿里未来,必须让“定了就干、干就干好”成为阿里干部最显著标志。

扎实的干部作风是我们党的核心竞争力。阿里正处在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阿里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批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阿里地区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把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敢不敢扛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提拔使用一批攻坚克难的“闯将”“干将”,引导广大干部时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严把首关,考准察实干部政治素质。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紧紧围绕特殊地情边情,建立正反向测评、部门联审等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识别机制,把敢不敢同达赖集团斗争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精准考察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反对分裂以及对待宗教的态度,探索开展家访式考察和原单位延伸考察,多维度倾听干部群众声音,重点在考察范围、考察内容、考察周期实现延伸,拓宽干部考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把“两面人”“骑墙派”挡在门外。

政治素质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先决条件,如果品德不合格、不过硬、靠不住,能耐再大也不能用。近年来,阿里地区积极推广“四双一会审”政治素质考察法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严把选人用人关口,确保干部队伍干净、纯洁、可靠。

——重视基层,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牢牢把握“干部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普遍规律,树立重基层、重实践、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注重在维护稳定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守边固边第一线发现培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表现优秀的干部,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成为常态。2021年以来,地委提拔和重用县处级干部72名,其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18名、占25%,具有驻村驻寺工作经历的52名、占72.7%,具有艰苦偏远县乡工作经历的31名、占43.05%。

选用一个干部,体现的是一项政策,反映的是一种观念,形成的则是一种导向。今年3月,地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深入海拔最高的措勤县,与县乡领导干部“一对一、面对面”谈话,零距离考察干部,掌握班子情况,了解干部德才表现。

——改进方式,打破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围绕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按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充分运用综合调研考核、跟踪问效考核、重点专项考核等手段相互印证、动态累计,推行“清单亮绩、过程查绩、多方评绩”的考核方式,全面精准考核干部实绩,打破“一考定优劣”的传统考核模式,让干部“在状态”成为新常态。

考核干部是识别、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一环,重在平时下功夫。“年初以来,我们持续开展组织部长大谈心大谈话,与地直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谈心谈话,通过明察暗访,了解各级领导班子日常运行和干部工作状态。”阿里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卫华说。

——宽严相济,健全严密干部监督制度。紧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多发趋势和干部“坠落轨迹”,坚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延伸触角,全面开通县一级“12380”专用举报电话,开通组织部长电子信箱,建立部门联动监督“信息网”,建立地、县委组织部长谈心谈话常态化制度,开展开门接访、主动约访、上门走访,突出以谈促改,年初以来,谈心谈话县处级干部168人,函询4人、提醒约谈1人、诫勉1人。同时,加强组织关怀力度,2021年以来,提拔任用受处分影响期满且表现优秀的干部11名,解决27名地管干部夫妻分居问题,调整26名长期在高海拔县乡工作的干部到海拔较低、环境较好的县或地直部门工作,既让干部感受到监督常在、约束常在,又为干部排解压力、解决困难,引导他们甩掉包袱、轻装前行。

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的真正负责。“年初以来,我们结合政治巡察、环保督察等,深入一线开展现场监督2轮,主动发现干部问题,向占着位子、顶着帽子、混着日子、摆着样子的‘佛系’干部开刀问责。”地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索南欧珠介绍说,“走出去”监督是地委立足干部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干部监督的新趋势。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让党的旗帜在高原边疆民族地区高高飘扬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西藏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根深叶茂”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是抓好落实。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从百年变局到世纪疫情,一次次战风斗雨、一次次勇毅前行,我们党都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现实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只有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阿里地区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根本,以建设组织体系为支撑,深入实施“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提质增效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

——靶向发力强弱项。紧盯组织覆盖空白点和作用发挥薄弱点,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点、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点、边境小康村建设安置点基层党组织摸底排查和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巩固拓展“五共五固”结对共建成果,实行军地联合管理模式和“点对点”联系指导机制,创新开展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强带弱、富带穷、大带小”结对提升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地县乡三级联合,逐个会诊、逐个把脉、逐一“过筛子”,排查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9个。

走前列、作表率是机关党建的目标定位。地直机关工委发挥机关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制定“首连尾、强帮弱、党带群、结基层”四项机制,签订“首联尾”帮扶承诺书2份,“强帮弱”帮扶承诺书20份,49家机关党组织与驻村帮扶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

——覆盖全域树典型。以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为重点,突出特色、创新载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着手打造高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目标,着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捍卫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为重点,着手打造固边兴边富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10个;以“两个覆盖”为基本,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7个,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学可比的党建示范引领新格局。

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地处羌唐草原腹地,是全国改革先锋尼玛顿珠所在的村子,也正是在尼玛顿珠的带领下,抢古村创造了牧区改革的“西藏样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目标,这对抢古村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尼玛顿珠满怀信心地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深化改革举措,冲在打造高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的‘第一方阵’。”

——精育严管建队伍。健全村(居)干部区外轮训常态化机制,采取“网上学、集中训、结对带、定期考、日常用、评比赛”等方式,深入实施村(居)主干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两年攻坚和三年巩固提升行动,举办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班7期、受训851人次,不断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赋能添翼。通过内部培养、对外回引、统筹储备等形式,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02人。多部门联合开展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建立各领域党员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分类服务办法,深入开展违规违纪发展党员整治“回头看”,以党员队伍的干净纯洁保证党组织的肌体健康。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更要有新能力。对此,阿里广大乡村干部深有体会。革吉县那普社区党支部书记占堆说:“这几年,自己每年都有出去培训的机会,同时镇里和县里定期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测试,明显感觉到现在对村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村(居)干部区外轮训常态化以来,阿里每年至少组织2期村(居)主干外出培训,培育能力素质过硬的乡村基层干部队伍。

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让各方优秀人才因投身阿里的发展而人生出彩

从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到自治区党委、地委人才工作会议,对新时代人才工作作了系统谋划、全局思考、战略安排,为阿里地区加快推进人才强地战略擘画了宏伟蓝图,现在关键在于狠抓落实。

人才工作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决定未来。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是巩固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阿里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习贯彻中央和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意,突出“育、引、用、留”,深入实施人才强地战略,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各类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骨干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拴心留人举措落地见效,广大人才投身边疆、扎根边疆、建功边疆的信念更加坚定、步履更加铿锵、斗志更加昂扬。

——坚持党管人才,筑牢人才工作“压舱石”。实行人才工作党委统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地委书记、行署专员“双组长”的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重大问题、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阿里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阿里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之智,优化工作布局、理清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职责所在。“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工作,制定需求时坚持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突出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强化人才措施。”地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这段讲话,充分体现了地委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优化政策环境,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按照用优势政策弥补“先天不足”的思路,对现有政策进行迭代更新,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的补充办法》等涉及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配套政策。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开通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服务外包等柔性引才渠道,各类人才基数不断上升。激励广大人才干事创业,从优落实引进人才补助政策,兑现地管专家津贴134万元。通过线上与线下并行、结对与帮教并举、教学与教研并进,鼓励各类人才参与学历提升、脱产学习、技术培养,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与时俱进是人才工作的核心。地委组织部与陕西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后者选派专家赴阿里为人才工作“把脉问诊”,并联合起草了阿里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业技术人才和乡村振兴人才规划等,用新视野新理念助推阿里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突出拴心留人,构建人才聚集“强磁场”。对引进人才按照“拎包入住”标准,优先保障住房,免费配备床铺、桌椅等基本生活设施。实施供暖供氧“双供”工程,14个乡镇、5个县实现集中供暖,30个乡镇、6个县实现集中供氧,实施13家地直单位弥散式供氧试点项目。提高乡镇食堂补助标准,地区财政配套资金1585万元,为37个乡镇和28所偏远乡镇学校干部职工伙食费全免,实施乡镇生态园建设项目,在对口援藏省市重点医疗机构开通阿里干部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竭力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措勤县江让乡平均海拔达4800米。走进乡机关职工食堂,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整齐茂盛的花花草草,与室外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食堂空间不算大,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文体器材齐全。这是阿里地区实施供氧、就餐、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海拔乡镇生态园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江让乡党委书记索朗曲扎激动地向我们介绍:“地委很关心基层干部,特别是今年以来,乡干部吃饭不用自己花钱,还建了生态园,我们吃着免费的餐、吸着免费的氧气,尽管海拔高一些,但是心里很暖和,对抓好工作很有信心。”

东风浩荡征帆满,豪情满怀谱新篇。阿里工作已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全地区组织系统和广大组工干部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后进赶超的有力举措,带头学习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一往无前,按照地委“12114”工作思路,全力服务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奋力书写新时代阿里组工事业的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 郑边疆摄)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