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零就业”:“清零”百姓后顾之忧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常川 时间: 2012-03-06

  本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安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体现了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又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政策,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浓墨重彩、措施有力,得民心,顺民意,令人振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问题牵动着老百姓的心。看完今天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竞相表达内心的感受。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我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中,自然也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力求消除我区“零就业家庭”和力争使西藏籍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而出台的多项好政策。

  “做好就业工作,对于推进我区的发展、稳定都十分有利。去年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新增就业岗位的政策,是一件让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大好事。”参加会议的间隙,我区代表、委员们表达着同样的心情。

  针对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我区建立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已逐渐被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

  为做好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区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帮扶、鼓励措施,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包括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以及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等。

  拓宽一条就业渠道,打开一扇希望之门。为切实解决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困难问题,我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以消除“零就业家庭”为主题的为民办实事活动,将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自治区相关部门与企业联动,向企业优先介绍“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并鼓励企业优先招聘、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对自主创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和免费培训等。此外,鼓励相关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等。

  “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困难,除了发放低保补贴、实施社会救济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输血’的同时让其能够‘造血’,给他们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从长远着手改善城镇困难家庭生活,代表、委员们有着共同的认识。

  据统计,2011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曾经的家庭困难人员如今已顺利走上了政府提供的工作岗位,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

  回顾2011年,基于良好的政策,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区共提供公职岗位近1.3万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举办7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累计达6500个;及时兑现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放路费补贴和生活补助,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全年共有1658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就业。

  2011年11月,陈全国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更多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力争使西藏籍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35万人次以上,到“十二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切实做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

  新的目标已经确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信心满怀、阔步前进,相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区必将铺就一条阳光普照的民生大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2012年两会专题报道>代表委员之声
消除“零就业”:“清零”百姓后顾之忧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常川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本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工作安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体现了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又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政策,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浓墨重彩、措施有力,得民心,顺民意,令人振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问题牵动着老百姓的心。看完今天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竞相表达内心的感受。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我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中,自然也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力求消除我区“零就业家庭”和力争使西藏籍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而出台的多项好政策。

  “做好就业工作,对于推进我区的发展、稳定都十分有利。去年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新增就业岗位的政策,是一件让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大好事。”参加会议的间隙,我区代表、委员们表达着同样的心情。

  针对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我区建立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已逐渐被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

  为做好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区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帮扶、鼓励措施,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包括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以及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等。

  拓宽一条就业渠道,打开一扇希望之门。为切实解决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困难问题,我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以消除“零就业家庭”为主题的为民办实事活动,将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自治区相关部门与企业联动,向企业优先介绍“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并鼓励企业优先招聘、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对自主创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和免费培训等。此外,鼓励相关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等。

  “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困难,除了发放低保补贴、实施社会救济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输血’的同时让其能够‘造血’,给他们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从长远着手改善城镇困难家庭生活,代表、委员们有着共同的认识。

  据统计,2011年我区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曾经的家庭困难人员如今已顺利走上了政府提供的工作岗位,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

  回顾2011年,基于良好的政策,我们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区共提供公职岗位近1.3万个,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举办7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累计达6500个;及时兑现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放路费补贴和生活补助,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全年共有1658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就业。

  2011年11月,陈全国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更多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力争使西藏籍大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35万人次以上,到“十二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切实做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

  新的目标已经确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信心满怀、阔步前进,相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区必将铺就一条阳光普照的民生大道。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