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迎来发展春天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黄志武 董亚洲 时间: 2012-03-14
“我非常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通过从全国两会传递出的种种信息,结合实际,我非常看好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西藏的资源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极具竞争力,现在党和国家又出台了这么多的政策扶持,只要企业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区企业家管新飞自信地对记者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我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更成为全区财政、税收收入新的重要增长点,在增加城乡收入、扩大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2005年到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8亿元增长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9%。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8%、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
万马齐鸣奔腾急,扬鞭策骑当先锋。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全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像一股强劲的东风,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带来了又一个灿烂明媚的春天。“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上市公司达到10个以上。到2015年,西藏非公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突破’。总量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比重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上市公司达到10个以上。”陈全国书记说,“这是不高的,但也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我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工商联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工商联工作要借势而上、奋发有为,加快发展、阔步前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全区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不仅是加快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前,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要求辖区内银行系统积极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投入;建立符合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和差异化信贷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倾斜或发放信用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银企良性互动和“双赢”。
自2011年11月1日起,全区各级工商部门停止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执行“零成本”注册。
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新举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许飞说,当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正迎来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机遇,无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还是金融政策,甚至包括具体的管理措施,都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优惠条件。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区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像参天大树般成长。据统计, 2010年,全区非公经济组织逾1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75%。
在西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非同一般,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就业。农牧民靠农田牧场生活,但几亩地难以养活一家人,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几平方米就可能养活一家人。“十一五”期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了大量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已成为自治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33.5万个,占全区社会就业岗位的75%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因其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我区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201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335863人,比2005年增加176392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员208410人,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27453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将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崭新的风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