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真心解难 做群众的贴心人——自治区第四批驻村(居)工作综述之五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15-11-22

  本报记者 张琪

  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玉列村,海拔近4700米。2015年1月2日晚,牧民群宗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危难时刻见真情,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玉列村工作队队员顶风冒雪,与时间赛跑,及时把群宗送到医院,硬是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林芝市气象局驻察隅县古拉乡日托村第四批工作队接到村民反映,村自来水有间断停水、水流变小等情况。工作队在村民的带领下,趟过水路,沿着悬崖陡壁爬上山到达水源地,发现自来水蓄水池由于长期无人清理,池子里堆积了很多的沙土和树叶,队员们立即挽起衣裤对水池进行清理。经过两个上午的清理工作,干净的泉水又流进村里的每家每户,队员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

  第四批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驻村工作队队员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深入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信息和送服务活动3.85万次,与困难群众“结对认亲交朋友”帮扶6.11万人,筹措资金2.01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78万件,实施一大批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视等建设项目,帮助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2.35万件,解决就业、再就业2.18万人,看望慰问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受灾群众38.88万人次,使广大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自治区强基惠民活动赴昌都巡回检查组在与当地群众座谈交流时,基层群众发自肺腑地说:“越来越欢迎驻村工作队到村里来,也越来越喜欢驻村工作队队员。”

  千方百计解难事

  广大驻村干部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立身之本,急民之所急、思民之所忧,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看见驻村干部的真心实意,以真心换取民心,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西藏藏医学院驻昂仁县亚木乡朗孜村第四批工作队,为朗孜村及周边村落群众免费诊治1400余人次,免费发放近7万元的药品(含西药)。针对当地成年人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多发,婴幼儿患病死亡率较高等特殊情况,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开展藏医放血、火灸、拔罐、角吸、金灸、小儿敷疗等特色外治疗法,结合需求研制烫伤药膏等特需药品,有效缓解了地域性常见多发病的恶性发展和特殊急症的治疗需要,减轻了广大群众看病难、重病多、缺乏健康指导的医疗卫生问题。

  为解决群众的饮水、灌溉难问题,昌都市水利局驻贡觉县木协乡木协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了投资104万元的2条灌溉水渠工程,共建设取水设施1座,铺设钢管3680米,建设供水管网2640米,新建供水点14个,实现了供水全部入户,解决了230多亩耕地和全村253人、乡中心校120多名师生及乡镇干部6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协调资金25万元,对木协村防洪堤进行了加固维修,清淤260方,新建便桥1座、取水口1座、水渠2条980米,解决了全村的灌溉问题。

  在“4·25”抗震救灾中,区商务厅驻吉隆县吉隆镇江村工作队在余震不断的时候,冒着山上不时有巨石滚落的危险,挨家挨户清点人数、统计受灾损失、帮助受灾群众抢运急需物资,第一时间开展自救,带领群众坚守四天四夜直到救援力量到达。日喀则市广大驻村工作队队员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协助基层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灾损评估、规划设计、就业培训、群众过冬安置等工作,想方设法帮助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累计争取资金超过300万元,捐款捐物达180余万元。

  为民服务办实事

  各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一件件实事。

  团区委驻定结县藏嘎、比塘村第四批工作队,组织当地小学、初中生在村委会开办了义务辅导班,开设了藏文、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共有3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辅导班。

  山南地区工商局驻隆子县曲古塘村第四批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维权知识和真假农资识别方法,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消费疑难问题。讲解传销活动的欺诈性、危害性以及新特点、新形势,并要求村民认清传销和变相传销的真面目。同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提高村民的知晓率。

  白朗县各驻村工作队针对今年农忙期间幼儿园放假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自发举办“小黑板”活动,以托儿所形式举办了儿童教育班,对3—6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广受群众好评。

  拉萨市各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完成项目497个,资金1163.24万元;派驻单位落实项目194个,资金2486.21万元;个人和企业捐款资金241.5万元;解决民生突出问题668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555件,投入资金2512.89万元。山南地区投入资金6824万元,驻村工作队自筹资金405万元,实施扶贫“短平快”项目405个;投入办实事好事资金6814万元,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4328项。昌都市各驻村工作队与群众“结对认亲”8681对,帮助6346户收割农作物18183亩,帮助就业1560多人次。投入资金140万元,开展“五送”活动3100多场次。共落实资金364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700多件,解决民生问题3180件,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林芝市各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587件,帮助10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那曲地区各驻村(居)工作队帮助改善民生,共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1816项,理清发展思路5347条;发展经济实体1007个,帮助解决就业、再就业2386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026件。日喀则市各驻村工作队投入资金2121.12万元,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技术、送卫生、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共1231次,帮助村“两委”班子理顺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6000余条,有效推进了村(居)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1746万元,帮助群众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2161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147件。阿里地区各驻村工作队认真解决群众要求迫切的出行难、饮水难、通讯难、转场难等13件实事,今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857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1326件。投入1000余万元改造电网、建3G通讯网络、修转场路等。

  扶贫助困做好事

  各驻村工作队勇于奉献、助人为乐,关心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时刻传递社会正能量。

  区党委党校驻江达县加桑村第四批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发现村里儿童缺衣少穿,想方设法与西藏红十字会、拉萨鲁固梅朵爱心社等公益组织取得联系,争取爱心衣物。在工作队、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筹集羽绒服、T恤套装、童鞋、毛衣等衣物650余件,主要受助对象为加桑村3—15岁少年儿童,发放267件衣物,总价值约3.31万元。了解到加桑村人均年收入低于国家和自治区贫困线标准,低保户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在工作资金还未到位的情况下,工作队全体成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集体垫资4600元慰问12户贫困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身边。

  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上一个祥和、快乐的藏历新年,2015年1月17日,在日喀则藏历新年前,区水文局驻拉孜县曲下镇桑珠、德林两村工作队,分别慰问了所驻村的离退休老干部、贫困党员、特困户、80岁以上老人以及桑珠贡下寺全体僧人,为他们送去大米、面粉、酥油等生活用品,与他们亲切交谈,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增强信心,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脱贫致富。

  山南地区各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7万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1192万元。昌都市各驻村工作队访贫问苦送温暖7.9万人次,发放慰问金1260万元。林芝市各驻村工作队大力开展访贫问暖活动,慰问五保户、贫困户和困难群众26105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847万元。那曲地区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群众75760人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总计370万元。日喀则市各驻村工作队慰问五保户、困难户和“4·25”地震受灾群众75374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1290.77万元。阿里地区各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五保户、贫困户、困难群众、“三老人员”等群体15707人次,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564对,进一步拉近了与农牧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