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把后进村变为“后劲村”——国电西藏分公司驻曲桑朵村工作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刘文军 时间: 2014-09-18

  本报记者 刘文军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员工谢定明便从四川达州来到西藏。这是他第一次进藏,一到便直奔基层,进驻嘉黎县绒多乡曲桑朵村开展强基惠民工作。当时的达州已经春意盎然,而嘉黎县还是冰天雪地。谢定明说,一下车,就感觉脚踩不到地,走在路上轻飘飘的。

  曲桑朵村平均海拔约440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一摄氏度,属纯牧业村,全村村民口粮主要靠外界供应。从2011年10月开始,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和国电西藏分公司党组在系统内选派干部共15名,组成3批工作队入驻曲桑朵村。

  尽管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高原反应带给谢定明的是腿软、头痛和失眠,他却一直坚守在村里。谢定明说:“天再寒,寒不透人心;山再高,高不过视线。驻村工作需要勇气、毅力、自信,更需要理想、智慧和热情。”

  谢定明的话说出了全体国电驻村人的心声。回首3年的驻村工作,他们克服了高海拔带来的严重高原反应,围绕着“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感党恩教育、拓宽致富门路、办实事解难事”五项工作,为当地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驻村工作队队员贺霖介绍,通过对曲桑朵村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发展状况等长达半年的深入调研,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编制了《绒多乡曲桑朵村2012—2014年发展规划建议书》,作为驻村工作3年的总体规划。

  贺霖告诉记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后,我们发现要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增收,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驻村工作队提出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努力建成讲政治、顾大局、乐奉献、有本领的村“两委”班子。经过近3年的努力,将10名思想素质高、办事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农牧民发展成党员,培养了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把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村干部;同时帮助建强了村妇联、共青团、护村队等,建强了基层党组织。

  刚驻村时,曲桑朵村有大约30%的牧户属于困难户,交通、通讯、电力、饮水、卫生等基础设施也较差,牧民的市场意识不强。为此,驻村工作队一边想方设法拓宽增收渠道,一边积极申请“短平快”项目。

  为帮助群众增收,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帮助牧民制定了长期性、保护性采挖虫草的具体措施,并大力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针对只要自家有货运车辆的村民便可到绒多乡一家国有矿产企业跑运输的情况,鼓励村民考驾照,组织成立牧民运输队;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当地青年外出学技术和创业,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同时,申请并落实了电信基站建设工程,投资180多万元;协调落实50万元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夏季牧场简易桥工程,投入资金 7.8万元;投入6.8万元为村民平整了9公里的夏季牧场便道;投入2.9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户用光伏电源系统、桌椅等办公设施;投入16.9万元为4个自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

  曲桑朵村村民索朗说:“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逐步变成了现代化乡村,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村民精神面貌也变了,驻村工作队把我们当亲人,我们心里都明白。”

  驻村工作队队员张长江说:“大老远来到这里,就要主动作为,不做事、不做实事愧对良心。”

  3年驻村下来,队员们和当地群众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驻村工作队队员到牧民家走访受到牧民的热情欢迎,他们端上酥油茶、青稞酒、风干牦牛肉等,与队员们开心地拉家常。驻村工作队队员袁红兵说:“牧民们也经常到工作队的住处来作客,品尝一下四川美食,看看平时给他们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我们和曲桑朵村干部群众就是亲人,这为我们开展驻村工作增添了无限力量。”

  3年来,该驻村工作队先后获得了“西藏自治区先进驻村工作队”、“嘉黎县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但荣誉只能属于过去,未来支持曲桑朵村发展的路还很长。国电西藏分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建华说,在后续的工作中,国电西藏分公司一定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信心、有决心全面完成各项驻村任务,为曲桑朵村的发展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