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儿上
——记自治区农业研究所驻南木林镇工作队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邓祝英 时间: 2016-06-23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南木林县南木林镇仁欧村和白玛当村工作队(自治区农业研究所派驻)自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紧紧围绕“六项任务”,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深入扎实开展驻村工作,大幅提高了仁欧村和白玛当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使村民们时刻感受着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
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扎实开展了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党的惠民政策、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进一步坚定了农牧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驻村工作队组织仁欧村和白玛当村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重大意义,西藏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自治区关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学习全国、全区各项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使党员对新旧西藏两重天的认识更加深刻,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加熟记于心,进一步提升了依法办事能力。广泛开展家访谈心,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关心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生产生活的需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忘旧西藏的苦、珍惜新西藏的甜,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仁欧村和白玛当村两个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自然条件差,大部分农牧民常年以种粮、放牧为主,经济收入单一,农牧民生活水平落后。 驻村工作队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做起,通过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广泛征求广大农牧民的意见、建议,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拓展思路,协助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农牧民发展集体经济,寻找致富门路。
驻村工作队通过自筹资金、申请项目等渠道,加大南木林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五年来,建有以蜂蜜为主的“南木林平措林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仁欧村农产品加工厂”“仁欧村村办企业”“仁欧村盈利性林卡”“仁欧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白马当提灌站”“白马当村莲花石磨糌粑磨坊厂”等。
白玛当村是一个人口近800人大村,磨一次糌粑需要自带干粮,到别处耗时3—7天完成,且因糌粑为基本主食导致频率较高,一年需要往返多次,严重地影响老百姓生活和外出务工时间,削减当地劳动力。基于这种情况,2014年,驻村工作队申报项目资金28万元,建立“白马当村莲花石磨糌粑磨坊”,满足该村群众长久以来的需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便利。
“仁欧村农产品加工厂”于2013年投产,执行村民承包责任制,二层全部租给本村村民,一层用于开发农产品加工厂。现加工厂拥有2台榨油机、2台磨面机,生产出了“仁欧菜籽油”“仁欧藏面粉”“后藏纯天然蜂蜜”等产品,不仅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而且还解决贫困户十余人的就业问题。
“南木林镇仁欧村蜜蜂养殖”是2014年自治区农科所驻村队自筹资金3万元,为该村培养了1户(贫困户)蜂农,当年该蜂农的收入达到4万元,2015年又申请项目资金11万元,投入仁欧村蜜蜂养殖产业,现年生产蜂蜜5吨,蜂农年收入达5万元,并成立了日喀则首家以蜜蜂养殖为主的农民合作社。2016年,该合作社进入“西藏共青团青年农民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及“日喀则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决赛,并分别获得优秀项目奖。
自治区农业研究所驻村工作队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治本之策、固本之举,采取各项措施,为基层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驻村期间,工作队积极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党员联户、结对帮扶等活动,对村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法规、廉洁自律等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村(居委会)组织和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南木林镇驻村工作队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村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项目实施的“输血”和“造血”功能同时催发,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率和牧民的主动创业、自力更生能力。为驻村点培养、发展了一些致富带头人。比如仁欧村尼玛石曲,本人就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思想进步,并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区农科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带头发展了养蜂产业、建立村办企业。尼玛石曲致富不忘左邻右舍,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带领周围贫困户发展致富,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曾多次获得过县、乡级先进个人,2014年荣获自治区级“先进双联户”和“日喀则市致富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日喀则市劳动模范”和“南木林县劳动模范”称号。
近五年来,驻南木林镇仁欧村和白玛当村工作队累计落实资金1019.715万元(其中仁欧村689.315万元、白玛当村330.4万元),各类项目累计83项,其中农业类项目65项,投入资金550.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8项,投入资金419.015万元,慰问村民投入资金30万元,慰问重病人及贫困病人就医投入资金10万元以上,投入考上大学及内地西藏班学生助学资金达10万元,驻村队员个人捐款资金累计达3万元以上。举办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14次,参与人数达3643人次,覆盖率达100%,大大提高村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通过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树立了驻村工作队形象和威信,增强群众发展的信心,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