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同心共筑发展梦——城关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工作综述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鹿丽娟 时间: 2016-07-28

  走进群众家中了解所遇困难、所需帮助;开办寒暑假辅导班;为贫困大学生及时送去学费;给百岁老人集体过生日……每天,城关区各驻村(居)点上都会穿梭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驻村(居)工作队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悠悠万事,民生最大。自去年11月,城关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入驻以来,各驻村(居)工作队着眼于促进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立足基层力量不足的实际,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为民办实事资金已使用110.16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4523万元,增长率达到35.8%。

  适应新常态 树立新学风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干部作为“领头羊”和“排头兵”的带头作用。

  城关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及时调整充实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安排部署动员会,定期组织培训会和协调会,做好工作安排部署和协调推进,城关区委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定期到村(居)调研指导工作开展。

  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自驻村(居)以来,通过邀请老师集中学、微信平台灵活学、“两学一做”自己学等方式,不断提高驻村(居)干部党务知识。微信平台定期发布“四议两公开”、发展党员、“两会一课”等党务基本知识。

  在全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驻村(居)工作队先走一步,发起“手抄党章100天”,目前该做法已被纳入城关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中,并在城关区全面推广。

  通过学习,驻村(居)工作队员党务知识明显丰富,指导村(居)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帮助培训村(居)党员干部388人,帮助发展党员95人,建立健全制度115条,其中党务、村务公开制度76条。

  精准发全力 取得新成效

  “今年,工作队为我们发放了‘藏青2000’种子,这样品质好的种子可以提升青稞产量,更能提高每户家庭的经济收入,很感谢驻村(居)工作队为我们做的实事。”夺底乡洛欧村的扎西顿珠感激地说。

  城关区各驻村(居)工作队结合“三个全覆盖”中集体经济全覆盖工作,帮助村(居)特别是无集体经济或集体经济规模在10万元以下的村(居)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发掘资源优势,上报增收致富“短平快”项目。截至目前,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已上报“短平快”项目40个,集体经济扶持项目9个。

  在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工作中,城关区各驻村(居)工作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就医、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问题入手,以五保户、贫困户、“三老人员”和未能纳入城关区救助、帮扶范围的常住困难群众为重点开展慰问、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工作队已慰问2335人次,慰问金额128.5万元;帮助群众就医779人次、就学608人次、就业35人次,涉及金额175.6万元。

  践行新作风 引领新风气

  随着党内学习教育的持续开展和强基惠民活动的不断深入,驻村(居)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改善,驻村(居)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如今,城关区驻村(居)工作队入户走访的多了,坐办公室的少了。截至目前,各驻村(居)工作队走访调研群众27860户,召开群众座谈会124次,发放调查问卷12223份,梳理问题110条,形成调研报告30篇。入户总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4.3%。

  在城关区驻村(居)工作队中,如今自觉学习的多了,唠叨的少了。驻村(居)工作队员自觉学党章、学系列讲话,现在每个驻村(居)干部学习笔记在20篇以上。通过自学,干部素质得到了提升,纪律要求明显提高。

  不管走到哪个驻村(居)工作点,不难发现驻村(居)工作队为群众服务的多了,漏岗溜号的少了。各工作队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关区驻村(居)工作队每月最少帮群众办一件实事。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