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记聂拉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时间: 2014-04-15

    开展机关干部和党政机关单位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困难、努力建设和谐聂拉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聂拉木县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聂拉木县结对帮扶联系点及联系人员方案》,目前,共有64个机关单位、7个乡镇、32名县处级干部与180户677名农村贫困群众、15座寺庙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做到全县5乡2镇44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全覆盖。聂拉木县委书记、樟木口岸管委会主任王平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先后多次走进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之中,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心民生,提出了全面开展以“听、知、解、帮、暖”为主要内容的“五步亲民行动”。

    听:听民声,倾听群众呼声。县领导和各乡镇、各单位深入基层,宣传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民情联系卡400余张,畅通联系渠道。通过与联系户持续不断的联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共征求到意见建议27条。县委王平书记前往定点村帮村,与当地老百姓、帮居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开展了座谈会,详细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在查看了度假村修复和公租房使用等村民生活、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情况后,对当地“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的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表示赞同,并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村民增收、提高幸福指数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知:知民情,反映群众诉求。积极进驻联系点,开展调研走访,共走访群众130余户、480余人次。聂拉木县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要求,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仔细分析帮扶对象贫困原因,促使各项惠民政策更加贴近群众心声,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把“知”字真正体现在了科学决策上。据悉,2014年聂拉木县将投入数万元,对“国旗老阿妈”故居进行修葺,继续将党的精神传达给每名党员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国旗在全县广大党员的心中飘扬,在西藏上空飘扬,在祖国大地上飘扬。

    解:解民忧,解决群众困难。从群众实际困难出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聂拉木县领导班子和各乡镇、各机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从群众愿望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明确帮扶重点、细化帮扶任务,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向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目前共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80余件。聂拉木县群教办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在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期,抓住聂拉木县的地理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因地制宜,重点抓“国旗老阿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百姓增收的惠民工程经济实体建设、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等生活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多想办法,多出实力,切实为百姓办好事、谋实惠。

    帮:帮民富,帮助群众致富。通过提炼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明确帮扶项目及资金,结合全县小城镇建设、锁作综合开发项目等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营造“口岸国门新气象”,着力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从源头上解决难题。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后,聂拉木县及时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坚持为民利民便民,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以现行项目为抓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实施县城综合整治,做好区域绿化,积极“营造口岸国门新气象”,从而解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需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

    暖:暖民心,维护群众利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贵在温暖。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各机关单位坚持感情上贴近、行动上感恩、工作上回报,始终把“暖民心”抓在手里、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帮助人民群众出谋划策,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急难问题,让困难群众得实惠,目前已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0万余元。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聂拉木县全体党员干部从群众所想所盼所需着手,关心群众生活,深怀感情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做到了以诚意、以真情、以实效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全体党员干部在与群众的接触中受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对群众的感情,增强了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牢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