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孜县群众路线活动“自选动作”有亮点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杨俊杰 时间: 2014-07-03
本报达孜电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启以来,达孜县结合实际,全方位筹备、高质量启动、强有力推进、严要求落实,把好思想根源“总开关”、熔铸改进工作“金钥匙”、搭建党员群众“连心桥”,有力推进活动取得实效。
践行群众路线学习为先,把好思想根源“总开关”。达孜县组织“课堂式”集中学习,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主体,延伸覆盖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经常开展全县集中学习,还邀请自治区、拉萨市党校专家开办群众路线大讲座,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在活动中,达孜县还坚持以榜样为明镜、以先进为标尺,创新开展“焦裕禄精神大讲堂”系列活动。召开焦裕禄先进事迹集中学习会及主题大讨论,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精心举办“同忆焦裕禄、壮士志化宏图”演讲会,展示全县党员干部奋发昂扬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表达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率先崛起的坚定决心;组织开展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先进人物事迹学习会;编印《“身边的焦裕禄”事迹集》,使“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系列活动更饱满、更具时代感。
坚持问题导向群众为本,熔铸改进工作“金钥匙”。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达孜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开言路、找准问题,剖析根源、对症下药,把握教育实践活动契机不断改进工作。一是“开路子”纳谏。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集体谈”与“个别听”相结合,以诚恳的态度请群众指问题、提意见,着重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班子和成员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反映,切实找准“四风”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地方病”、“行业病”、“职业病”。二是“梳辫子”查摆。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逐条分析,认真梳理归纳,查摆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漂浮懒散问题、农牧区基层组织薄弱问题、心浮气躁沉事不够问题、但求无过担当不够问题、按部就班落实不够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和其他方面9大类共计412条。其中,四大班子意见建议42条,各级各部门意见建议238条,涉及县级班子成员个人132条。召开征求意见工作推进会,对各乡(镇)、各单位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反馈、分别问责,对相应整改措施进行逐条剖析、逐项跟进。三是“钉钉子”整改。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来的问题,达孜县本着立行立改的原则,坚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针对文山会海问题,坚持谁分管谁主持的原则,大力培养讲短话、开短会的会风,严格控制领导讲话及部门发言时间;遵守文件、简报行文、发文规则,规范报送流程,大力精简文字材料。针对奢侈浪费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区党委“约法十章”和市委“八项要求”,严格公务接待标准,杜绝公款大吃大喝行为;严控各类经费开支,坚决防止铺张浪费行为;严禁办公场所超标,取消大型会客厅,所有办公场所已全部符合规定标准。其他各类问题,均按照权责归属明确整改单位和时限,整改方案和推进计划制定率100%。
加强作风建设机制为重,搭建党员群众“连心桥”。达孜县始终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拓展和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力推作风真转实变。达孜县积极探索,好中求新,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全力构建党员发挥作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设立以党员每季组织生活日、志愿服务日、义务劳动日,公开承诺制、群众评议制、代理服务制等为主要内容的“三日三制”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创新“一评二论三表态”组织生活会形式,即评价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讨论如何有效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如何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落实年度目标任务、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处理急难险重任务作出表态;通过新建、修订、废止等方式着手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全县45%的部门已完成学习教育制度、民情联系制度、走访解困制度、畅通民意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专项制度的修订、制定工作,为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提供了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