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日村开展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活动

来源: 拉萨日报 作者: 王 超、范江英 时间: 2019-10-09

  

  从尼木县城出发,沿着乡间小道,穿过一排排黄绿相间的杨树,驱车5分钟就到达了塔荣镇尚日村。下车后,眼前是一栋栋干净整洁的白色楼房,水泥马路从村子中间蜿蜒穿过,宽敞的村委会大院里,三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沥青路面。在村委会三楼会议室里,全村58名党员正在举行“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活动。

  当家做主获新生

  “小时候,父母被农奴主用枷锁铐起来当奴隶,我和兄弟姐妹也要给农奴主放牛干活,挤在破旧的屋子里,吃不饱穿不暖。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是自己的,人身也获得了自由。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我们现在的吃、穿、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75岁的老党员土登在会上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受,1944年出生的他与新中国共成长,亲历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尚日村的变迁。

  从弯着腰当别人的奴隶,到站起来当家作自己的主人,土登说现在的生活变化几天也说不完,但是最让他高兴的是孩子们有学上、有书念。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土登在村里的民办小学上了两个月的学,空闲时会自学一些知识,他虽然只能看懂一点藏文,但是却能将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

  “现在,小孩上学国家有‘三包’政策,家里有四个小孩正在外地上学,他们再也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被繁重的负担压弯了腰。我平时经常教育他们一定要感谢党和政府,珍惜机会,好好念书学知识。”土登说。

  如今,尚日村全村在校大学生26人,在尼木县人民政府举办的2012年“‘无辍学’乡(镇)、村”创建活动中被评为“无辍学村”。

  “是共产党让我翻身得解放,是共产党让我吃饱穿暖,是共产党让我的孩子们住大房有学上,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土登说。

  发挥一技之长致富

  在尚日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挂着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写着“心系百姓 排忧解难——尚日村全体驾驶员赠”。尚日村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曾组织贫困户进行驾驶技能培训。2018年村“两委”又统一集中安排全村驾驶员到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作,为感谢村“两委”解决就业问题,全村驾驶员专门制作了这面锦旗。

  尚日村能工巧匠颇多,主要特色产业有藏式家具制作,印刷、绘画等。2013年6月,尼木县尚日村传统手工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总投资80万元,土登的小儿子尼木扎西就在传统手工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做绘画工,每月工资有3000元。

  2013年10月,尼木县尚日村农牧民家具专业合作社项目成立,总投资50万,不但解决贫困户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

  据了解,尚日村全村共176户86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47人,2017年通过以业脱贫、以助脱贫、以教脱贫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村文化中心发挥大作用

  “这里整修后,空间又会变大不少,人们可以在这个亭子里喝茶,两边都会铺上草皮种上树。村民可以在右侧的大舞台跳舞表演、办喜事,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打篮球,老年人还可以体验健身项目。”尚日村村主任边巴罗布带着记者在村委会大院里,描绘着一年后整修后的图景。

  尚日村村文化中心依托村委会建立起来,现在正在建的是配套设施,目前村史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多功能室等已修建完毕。

  走进村史馆,抬头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书和锦旗,“平安村”“先进集体”“文明村镇”“示范村”等等,“这是2009年我们村获得‘先进村镇’得到的奖牌”边巴罗布指着其中一块银色的奖牌说。村史馆的透明展柜里,摆放着板斗、烧青稞工具、酥油盒还有老式农具,静静诉说着尚日村的历史记忆。

  “以前的村委会非常简陋,现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来了,村里的很多喜事活动都在这里办,我们可以在这里看书、看电视、还有跳舞,生活非常丰富。”老干部尼玛杰布坐在村委门前晒太阳喝茶,开心地笑着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西藏党史>党史纪实
尚日村开展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活动
来源:拉萨日报 作者:王 超、范江英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9日
  

  从尼木县城出发,沿着乡间小道,穿过一排排黄绿相间的杨树,驱车5分钟就到达了塔荣镇尚日村。下车后,眼前是一栋栋干净整洁的白色楼房,水泥马路从村子中间蜿蜒穿过,宽敞的村委会大院里,三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沥青路面。在村委会三楼会议室里,全村58名党员正在举行“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活动。

  当家做主获新生

  “小时候,父母被农奴主用枷锁铐起来当奴隶,我和兄弟姐妹也要给农奴主放牛干活,挤在破旧的屋子里,吃不饱穿不暖。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是自己的,人身也获得了自由。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我们现在的吃、穿、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75岁的老党员土登在会上激动地分享自己的感受,1944年出生的他与新中国共成长,亲历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尚日村的变迁。

  从弯着腰当别人的奴隶,到站起来当家作自己的主人,土登说现在的生活变化几天也说不完,但是最让他高兴的是孩子们有学上、有书念。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土登在村里的民办小学上了两个月的学,空闲时会自学一些知识,他虽然只能看懂一点藏文,但是却能将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

  “现在,小孩上学国家有‘三包’政策,家里有四个小孩正在外地上学,他们再也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被繁重的负担压弯了腰。我平时经常教育他们一定要感谢党和政府,珍惜机会,好好念书学知识。”土登说。

  如今,尚日村全村在校大学生26人,在尼木县人民政府举办的2012年“‘无辍学’乡(镇)、村”创建活动中被评为“无辍学村”。

  “是共产党让我翻身得解放,是共产党让我吃饱穿暖,是共产党让我的孩子们住大房有学上,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土登说。

  发挥一技之长致富

  在尚日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挂着一面特殊的锦旗,上面写着“心系百姓 排忧解难——尚日村全体驾驶员赠”。尚日村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曾组织贫困户进行驾驶技能培训。2018年村“两委”又统一集中安排全村驾驶员到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作,为感谢村“两委”解决就业问题,全村驾驶员专门制作了这面锦旗。

  尚日村能工巧匠颇多,主要特色产业有藏式家具制作,印刷、绘画等。2013年6月,尼木县尚日村传统手工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总投资80万元,土登的小儿子尼木扎西就在传统手工制作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做绘画工,每月工资有3000元。

  2013年10月,尼木县尚日村农牧民家具专业合作社项目成立,总投资50万,不但解决贫困户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

  据了解,尚日村全村共176户86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47人,2017年通过以业脱贫、以助脱贫、以教脱贫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村文化中心发挥大作用

  “这里整修后,空间又会变大不少,人们可以在这个亭子里喝茶,两边都会铺上草皮种上树。村民可以在右侧的大舞台跳舞表演、办喜事,年轻人可以在这里打篮球,老年人还可以体验健身项目。”尚日村村主任边巴罗布带着记者在村委会大院里,描绘着一年后整修后的图景。

  尚日村村文化中心依托村委会建立起来,现在正在建的是配套设施,目前村史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多功能室等已修建完毕。

  走进村史馆,抬头就看到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书和锦旗,“平安村”“先进集体”“文明村镇”“示范村”等等,“这是2009年我们村获得‘先进村镇’得到的奖牌”边巴罗布指着其中一块银色的奖牌说。村史馆的透明展柜里,摆放着板斗、烧青稞工具、酥油盒还有老式农具,静静诉说着尚日村的历史记忆。

  “以前的村委会非常简陋,现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来了,村里的很多喜事活动都在这里办,我们可以在这里看书、看电视、还有跳舞,生活非常丰富。”老干部尼玛杰布坐在村委门前晒太阳喝茶,开心地笑着说。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