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高原 爱情传奇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1-02-19

刘振国,男,1916年2月生,湖北孝感市刘家河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军西藏时是十八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曙,女,在十八军文工团工作,多才多艺,诗琴书画样样精通。1950年2月,两人在四川乐山相识,初次相识两人就彼此留下好感。接到进藏任务后,不少人缺乏思想准备,产生了若干顾虑。白曙周围的人都劝她不要进藏,但她谢绝了别人的好言相劝,毅然决然地说“我要和我心爱的人一起进藏,相守终生”。1950年3月8日,两人在进军西藏的前夕结了婚,婚礼简单而热闹,政治部和文工团的领导、战友们前来道贺。进军前的动员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正是刘振国这个政治部主任最忙的时刻,让他无暇和妻子独处。不久,他和部队开赴甘孜等地筹备部署昌都战役。没想到,就在这时,白曙却患上重病,神志不清,生命奄奄一息。组织上派人把她送到成都医院治病,但病情迟迟不见好转。在白曙康复的那段时间,刘振国写信歉疚地告诉她,在她病重的时候,不能在身边照顾,没能尽到丈夫的责任。同时也在信中耐心地给她讲,进藏任务的重要和艰巨,不能分身去成都看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白曙,组织上决定让她到丈夫身边,到甘孜来治疗。那段日子,刘振国一有空就悉心照顾她,喂她吃东西、陪她说话。病痛的折磨让白曙感到压力巨大,经常默默流泪。为了让妻子减轻压力,刘振国不厌其烦地用尽各种方法哄她,直到她破涕为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加上丈夫的细心呵护,白曙日渐康复。

1951年10月,在部队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冷拉山口的前一天晚上,刘振国很正式地和白曙谈了一次话,既像对妻子又像对战友。他说,“明天就要爬这一路上最高的山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干革命就是要有牺牲的准备,万一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大病初愈的白曙坚定地看着丈夫,一字一句说:“就算牺牲了,也是值得的,我不后悔!”第二天,行军来到冷拉山口时天色已晚,山顶被大雪覆盖、气候严寒。刘振国让白曙随大部队先走,他怕后面的战士走错路,就站在山口迎着寒风指挥部队。白曙坐上背包在山顶上同战士们不顾掉落深渊的危险一起滑下陡峭的雪坡。在滑到山脚时看到几名战士在救护陷在雪水坑里的驮马,她不顾危险,立即加入救马行列,被挣扎的驮马拽倒在雪水冰潭中。刘振国走在队伍的最后边,他顶着狂暴的寒风大雪,打着手电筒,收容着掉队人员,不让一人在雪山中丢失。翻越这座雪山的代价是巨大的,先后有4人牺牲,他们为西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后,在粮食、物资补给上遇到极大困难,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在西藏站稳脚跟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争取尽早解决粮食问题,部队立即以战斗姿态投入大开荒运动。刘振国在房后空地上种了一片玉米,收获了50斤。白曙知道丈夫爱喝玉米粥,想给丈夫留一点,刘振国坚决不同意,要求全部送到机关食堂为战士补充口粮。刘振国这种崇高的革命情怀,深深吸引和打动着白曙,在丈夫一心为公的影响下,她也像他一样不顾病弱的身体拼命工作,随剧团下乡边劳动边排练节目,在郊区、农村、牧区、工厂演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夫妻两人相濡以沫,风雨相伴46载。从西藏调回内地后,两人每当从电视机、收音机上看到听到关于西藏的新闻报道,看到曾经为之奋斗、为之流血流汗的那片土地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就难掩心中的激动;曾经无数次在梦中,他们彼此互相搀扶着又回到了那个让他们这一代人魂牵梦萦的高原。虽然离开了西藏,但他们仍然为西藏发挥着光和热,经常给《西藏党史资料》杂志投稿,继续为“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96年6月22日,刘振国在成都逝世。在为刘振国出版的纪念文集中,妻子白曙流露出无限眷恋,并写下了唯一的心愿:“百年后,明月夜,松林岗,相信相随永远相伴在故乡!”

刘振国和白曙只是无数“老西藏”夫妻们的缩影,那些一对对“老西藏”夫妻们,一起走过数千公里的进藏路,一起在西藏生活、工作几十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在那个没有现代化信息快速传递绵绵情意的年代,“老西藏”的爱情故事,就像数不清的洁白雪莲花在风雪高原傲然盛开。

(本故事由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发布厅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 党的建设 地市动态 群团工作 援藏专栏 反分裂 民族宗教工作 西藏党史 视频中心 资料库 党报党刊
首页>西藏党史>党史人物
风雪高原 爱情传奇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刘振国,男,1916年2月生,湖北孝感市刘家河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军西藏时是十八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白曙,女,在十八军文工团工作,多才多艺,诗琴书画样样精通。1950年2月,两人在四川乐山相识,初次相识两人就彼此留下好感。接到进藏任务后,不少人缺乏思想准备,产生了若干顾虑。白曙周围的人都劝她不要进藏,但她谢绝了别人的好言相劝,毅然决然地说“我要和我心爱的人一起进藏,相守终生”。1950年3月8日,两人在进军西藏的前夕结了婚,婚礼简单而热闹,政治部和文工团的领导、战友们前来道贺。进军前的动员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正是刘振国这个政治部主任最忙的时刻,让他无暇和妻子独处。不久,他和部队开赴甘孜等地筹备部署昌都战役。没想到,就在这时,白曙却患上重病,神志不清,生命奄奄一息。组织上派人把她送到成都医院治病,但病情迟迟不见好转。在白曙康复的那段时间,刘振国写信歉疚地告诉她,在她病重的时候,不能在身边照顾,没能尽到丈夫的责任。同时也在信中耐心地给她讲,进藏任务的重要和艰巨,不能分身去成都看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白曙,组织上决定让她到丈夫身边,到甘孜来治疗。那段日子,刘振国一有空就悉心照顾她,喂她吃东西、陪她说话。病痛的折磨让白曙感到压力巨大,经常默默流泪。为了让妻子减轻压力,刘振国不厌其烦地用尽各种方法哄她,直到她破涕为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加上丈夫的细心呵护,白曙日渐康复。

1951年10月,在部队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冷拉山口的前一天晚上,刘振国很正式地和白曙谈了一次话,既像对妻子又像对战友。他说,“明天就要爬这一路上最高的山了,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干革命就是要有牺牲的准备,万一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大病初愈的白曙坚定地看着丈夫,一字一句说:“就算牺牲了,也是值得的,我不后悔!”第二天,行军来到冷拉山口时天色已晚,山顶被大雪覆盖、气候严寒。刘振国让白曙随大部队先走,他怕后面的战士走错路,就站在山口迎着寒风指挥部队。白曙坐上背包在山顶上同战士们不顾掉落深渊的危险一起滑下陡峭的雪坡。在滑到山脚时看到几名战士在救护陷在雪水坑里的驮马,她不顾危险,立即加入救马行列,被挣扎的驮马拽倒在雪水冰潭中。刘振国走在队伍的最后边,他顶着狂暴的寒风大雪,打着手电筒,收容着掉队人员,不让一人在雪山中丢失。翻越这座雪山的代价是巨大的,先后有4人牺牲,他们为西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后,在粮食、物资补给上遇到极大困难,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在西藏站稳脚跟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争取尽早解决粮食问题,部队立即以战斗姿态投入大开荒运动。刘振国在房后空地上种了一片玉米,收获了50斤。白曙知道丈夫爱喝玉米粥,想给丈夫留一点,刘振国坚决不同意,要求全部送到机关食堂为战士补充口粮。刘振国这种崇高的革命情怀,深深吸引和打动着白曙,在丈夫一心为公的影响下,她也像他一样不顾病弱的身体拼命工作,随剧团下乡边劳动边排练节目,在郊区、农村、牧区、工厂演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夫妻两人相濡以沫,风雨相伴46载。从西藏调回内地后,两人每当从电视机、收音机上看到听到关于西藏的新闻报道,看到曾经为之奋斗、为之流血流汗的那片土地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就难掩心中的激动;曾经无数次在梦中,他们彼此互相搀扶着又回到了那个让他们这一代人魂牵梦萦的高原。虽然离开了西藏,但他们仍然为西藏发挥着光和热,经常给《西藏党史资料》杂志投稿,继续为“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96年6月22日,刘振国在成都逝世。在为刘振国出版的纪念文集中,妻子白曙流露出无限眷恋,并写下了唯一的心愿:“百年后,明月夜,松林岗,相信相随永远相伴在故乡!”

刘振国和白曙只是无数“老西藏”夫妻们的缩影,那些一对对“老西藏”夫妻们,一起走过数千公里的进藏路,一起在西藏生活、工作几十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奉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在那个没有现代化信息快速传递绵绵情意的年代,“老西藏”的爱情故事,就像数不清的洁白雪莲花在风雪高原傲然盛开。

(本故事由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