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廷安班”的鱼水深情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19-12-13
西藏军区某部二连的“阳廷安班”负责旱情最严重的工布江达县朗嘎乡岗久村的抗旱保收工作。“阳廷安班”晨顶星光出,晚披月影归。10名战士手提、肩挑、两人抬,动用了小至蛋黄粉筒子、大到汽油桶所有能运水的工具。由于严重干旱,井水和山沟里的溪水已经干涸,战士们只能到山下的尼洋河取水。两人一组抬着盛满100多公斤清水的油桶,艰难地爬上陡峭的山坡,把水运到500多米外的田地里。他们像攻克碉堡一样,浇透一块,巩固一块,救活一块。汗水、清水一起渗入了群众的土地里。战士们的肩一个个红肿了、磨破了、发炎了,但谁也不叫一声苦。
“阳廷安班”的房东是58岁的仁珍阿妈,她的田地受灾最重,也是战士们帮助的重点。每天,仁珍阿妈在“阳廷安班”收工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战士们受伤的肩膀。仁珍阿妈将独自上山采挖的一种可以消炎的草药洗净后,煮一大锅草药水给战士们治疗肩伤。房内的酥油灯被风吹得忽闪忽闪,老人默默地为每个战士揭下浸着血、带皮粘在肩上的衣衫,清洗、消毒……草药水夹杂着老人心疼的泪水滴在战士的肩膀和衣衫上,战士们心里热乎乎的。仁珍阿妈问班长徐树贤:“你们班哪个叫阳廷安?”徐树贤给老人讲了“阳廷安班”的战斗故事:西藏军区某部二连六班,在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一次战斗中,全班8名战士,在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班长阳廷安牺牲了,副班长指挥战斗;副班长牺牲了,老战士代理指挥……最后,全班只剩下了一名战士,仍然在坚持战斗。战后,国防部以班长阳廷安的名字给六班命名为“阳廷安班”。老人听后伸出大拇指说:“你们个个都是阳廷安!”
军民团结如一家人,任何困难都能战胜。“阳廷安班”在完成抗旱救灾任务离开岗久村时,村民们特意将洁白的哈达献给了战士们,唱起了连夜编的新歌:“家乡的青稞苗笑了,解放军的鞋子磨破了,家乡的朋友众多,都没解放军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