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雪救灾先锋运输队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0-06-13
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袭卷了藏北羌塘草原,造成那曲11个县道路堵塞、信息中断、牲畜大量死亡,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1998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而那曲支队运输中队运送救灾物资的12名官兵却依然奋战在海拔6400多米的卡拉山顶。饿了,官兵们吃下自备的干粮;渴了,抓一把雪吞下。由于高山缺氧、饥寒交加,有8名官兵先后生病,高烧不减、腹泻不止。剩下的4名官兵也不同程度地被冻伤,有的还患了雪盲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兵们所带的干粮越来越少,但没有一个官兵动用车上的救灾食品,大家互相鼓励,每天坚持用雪水和仅有的干粮充饥。一路上,荒无人烟,道路崎岖,险象四伏,尽管官兵们想尽一切办法,付出艰辛代价,车队每天也只能前进300余米。每当遇到最危险的路段时,运输股股长余文君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掌方向盘,将汽车一辆一辆小心翼翼开到安全地带。当车队行至一个长200米、宽2.6米的冰雪路段时,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是万丈深渊,向下望一眼便头晕眼花、心惊胆颤,稍有闪失便会车毁人亡。负责带队的地方车停了下来不敢继续往前开,在这紧急关头,余文君又一次显现出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他顾不上地方驾驶员的三番劝阻,横下一条心,毫不犹豫地进入驾驶室,勇敢地驾驶汽车慢慢地往前开。人们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汽车一点一点地往前挪。车轮在行进中不停打滑,溅起的雪块掉入深谷。余文君毫无畏惧,稳稳地把住方向盘,硬是将车开到了安全地带。就这样边走边开道,短短140公里的路程,官兵们却整整走了28天。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一条冰河阻挡住了车队的去路。冰河虽冷,却拦不住官兵们拯救灾民那颗火热的心。他们义无反顾地跳下冰河,肩挑背扛将一车车的救灾物资,送到一户户灾民手中。
在这12名官兵当中,有服从国家改革大局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队长李兴华,在内地下岗的妻子借了路费来找他,他却无怨无悔地连续45天坚持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直到圆满完成任务才与妻子见面;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志愿兵邹宜平,在内地休假时从电视里看到那曲遭受特大雪灾的消息,毅然离开患病的妻子和出生才5个月的女儿,提前归队请领任务;有一心想着灾区人民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战士青治,在车陷青曲河时,第一个勇跳冰河,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挥锹铲冰救陷车,手臂和大腿被冰块划破,鲜血淋漓,仍4次跳入冰河与战友们和当地群众一道共同奋战6个小时,终于救出了陷车,解救了被困的38台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
在抗雪救灾中,地处重灾区的那曲支队运输中队视灾情为命令,把灾区当战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冒着严寒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在茫茫雪海中开辟生命通道,共解救被困群众2000余人,抢运各类救灾物资230多吨,转移牲畜6万多头,挽回经济损失280多万元,圆满完成抢险救灾任务,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党委授予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运输中队“高原抗雪救灾先锋运输队”和青治“高原抗雪救灾勇士”荣誉称号。那曲支队运输中队将忠诚镌刻在世界屋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示了人民武警为人民的良好形象,为巩固边防,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