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这条路会通到北京”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21-05-02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山南错那县浪坡乡曲那村,传颂着一名孤寡老人义务修路的动人故事。这是一条一位老人用了15年时间义务修筑的路。虽然它只是一条人行马道,却凝聚着一位藏族老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执着的渴望与高尚的情操。

多吉次仁,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是洛扎县一家领主的家奴,自幼父母双亡。22岁那年,他忍受不了管家的虐待,一路要饭逃到他认为是“世外桃源”的曲那山沟。然而,在当时,西藏广袤的土地,山有山的主人,水有水的主人,多吉次仁仍然逃脱不了当地领主的奴役。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当了半辈子奴隶的多吉次仁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得了属于自己的田地、房屋、牲畜和生产工具,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从此,老人把共产党当成自己的再生父母。

1962年,多吉次仁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支前工作,在支前工作中激发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热爱之情,从此,在心中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美好愿望。1974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写入党申请书,不仅年年写,甚至月月写。虽年逾古稀,他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他公而忘私;群众有困难,他及时排忧解难。凡是集体有难事、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勇敢站出来。16年写入党申请书534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忠诚和决心。

1981年,当时63岁的多吉次仁因年迈体弱被定为“五保户”。曾以爱畜如子著称、为生产队的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多吉次仁,不甘过清闲的日子,总想干点什么,以表达对党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于是,他扛起一把铁锹,从村头修起路来。从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刮风下雨,在曲那村与嘎如村之间约6公里长的羊肠小道上,总有老人缓缓挪动的身影。从63岁到78岁,整整15年,多吉次仁老人换了一把又一把铁锹,用过一把又一把十字镐,在这条小路上忙碌着。过去连山羊都畏惧三分的山道变成坦途,过路牛羊摔死在悬崖下的事情明显减少。

多吉次仁修路的山区,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属于泥石流地段;抬头是山崖,脚下是奔腾咆哮的曲那河,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何况他是古稀之人。

有一年冬天,老人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清除路面结冰时,一块冰渣打在了老人的左眼上,顿时血流如注、疼痛难忍,乡亲们劝他不要再去修路。可他却说:“我能活到今天,全靠乡亲们的照应,托共产党的福。在有生之年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现在我们村还不通公路,但总有一天这条路会通到北京的。”过了两个月,伤势还未痊愈的老人又扛着镐和锹出门了。为了这条路,老人不知流了多少汗水!1991年1月7日,多吉次仁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1994年、1995年,他两次被评为错那县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西藏党史>党史小故事 传播正能量
“总有一天这条路会通到北京”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2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山南错那县浪坡乡曲那村,传颂着一名孤寡老人义务修路的动人故事。这是一条一位老人用了15年时间义务修筑的路。虽然它只是一条人行马道,却凝聚着一位藏族老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执着的渴望与高尚的情操。

多吉次仁,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是洛扎县一家领主的家奴,自幼父母双亡。22岁那年,他忍受不了管家的虐待,一路要饭逃到他认为是“世外桃源”的曲那山沟。然而,在当时,西藏广袤的土地,山有山的主人,水有水的主人,多吉次仁仍然逃脱不了当地领主的奴役。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当了半辈子奴隶的多吉次仁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得了属于自己的田地、房屋、牲畜和生产工具,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从此,老人把共产党当成自己的再生父母。

1962年,多吉次仁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支前工作,在支前工作中激发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热爱之情,从此,在心中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美好愿望。1974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写入党申请书,不仅年年写,甚至月月写。虽年逾古稀,他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他公而忘私;群众有困难,他及时排忧解难。凡是集体有难事、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勇敢站出来。16年写入党申请书534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对党的忠诚和决心。

1981年,当时63岁的多吉次仁因年迈体弱被定为“五保户”。曾以爱畜如子著称、为生产队的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多吉次仁,不甘过清闲的日子,总想干点什么,以表达对党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于是,他扛起一把铁锹,从村头修起路来。从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刮风下雨,在曲那村与嘎如村之间约6公里长的羊肠小道上,总有老人缓缓挪动的身影。从63岁到78岁,整整15年,多吉次仁老人换了一把又一把铁锹,用过一把又一把十字镐,在这条小路上忙碌着。过去连山羊都畏惧三分的山道变成坦途,过路牛羊摔死在悬崖下的事情明显减少。

多吉次仁修路的山区,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峡谷,属于泥石流地段;抬头是山崖,脚下是奔腾咆哮的曲那河,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何况他是古稀之人。

有一年冬天,老人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清除路面结冰时,一块冰渣打在了老人的左眼上,顿时血流如注、疼痛难忍,乡亲们劝他不要再去修路。可他却说:“我能活到今天,全靠乡亲们的照应,托共产党的福。在有生之年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现在我们村还不通公路,但总有一天这条路会通到北京的。”过了两个月,伤势还未痊愈的老人又扛着镐和锹出门了。为了这条路,老人不知流了多少汗水!1991年1月7日,多吉次仁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1994年、1995年,他两次被评为错那县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