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秦风”惠民说变化——走近陕西省援藏项目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温凯 时间: 2011-12-08

  自中央确定援藏省市每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一投入援藏项目以来,陕西省每年对口援建阿里的资金达到了7300万元,明年有望达到1个亿,启动实施了一大批改善阿里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阿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项目,使阿里这片古老土地的面貌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

  一分钱不花住新房

  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坐落在中印边境线上,伫立着21户主体已经完工的两层住宅,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小区格局。

  原来,这就是陕西省今年7月投入资金1270万元、自治区配套730万元实施的“典角边境示范村项目”,计划明年6月全部竣工。该村委会副主任扎西旺加对于新房充满期待。而已搬进新房的昆莎乡56岁的次达占堆乐呵呵地说道:“没想到岁数越大日子过得越好。”

  据悉,今年昆莎乡安居工程一共实施了213户,除了国家补助的2.5万元之外,从陕西省援藏资金中为每户额外补助了8300元。

  在陕西省对口援建的噶尔、普兰两县今年总计实施的477户安居工程中,群众根据选择户型大小不同,有的没花钱、有的花很少一部分钱就住进了新房,有的还通过参与安居工程挣了不少钱,可谓安居乐业。

  座座大棚种好菜

  在狮泉河镇外的戈壁滩上,10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半透明的顶膜折射阳光,熠熠生辉,这是陕西省援藏项目之一——高效农业示范区。

  陕西省援藏干部、噶尔县县委书记张宇告诉记者:“过去县里也盖过蔬菜大棚,但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发挥的效益只有不到四分之一。”

  今年,在张宇的主导下,噶尔县委、县政府利用援藏资金在狮泉河镇外实施1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区项目,计划建设30座、400平方米的高效温室大棚。目前已有10座竣工,今年冬天即将投入使用。

  来自四川的菜农胡林海说:“大棚不仅修得好,管理模式也好,在自己赚到钱的同时,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等下一批大棚修好以后,我还要多承包几个。”

  欢声笑语求学忙

  “我们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好、同学多,我可喜欢了!”刚从滑梯溜下来的阿里狮泉河双语示范幼儿园小(一)班孩子央金笑眯眯地对记者说道。

  走进幼儿园那幢色彩缤纷、充满童趣的两层教学楼里,记者看到,配备有液晶电视和电脑的教室宽敞明亮,舞蹈室里巨大的落地玻璃清晰地映出小孩子们的身影,而布置温馨的集体卧室则充满了家的温暖。

  园长索南拉姆说,去年,阿里利用陕西省援藏资金519万元实施了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新建了总面积1900平方米的教学楼,添置了各种教学设备,使幼儿园的硬件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如今,家长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在园生数量从之前的200名提高到了现在的278名,提高近40%。 

  拔地高楼展新姿

  “阿里地区工信局是2010年新成立的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租房办公。”阿里地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唐文明对记者说道,“行署从援藏资金里拨出322万元,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与之类似的还有阿里地区地震局,不过他们过去连宾馆都租不起,全局职工只能在家办公。难怪走进由援藏投入资金325万元新建成的地震局办公楼时,局长戴刚安会兴奋地带着记者四处参观,详细介绍每个房间的用处。

  办公场所得到改善的还有普兰县。过去,普兰县委、县政府全部挤在一栋老旧的两层小楼里办公,县长、常务副县长和一名副县长三个人合用一个套间,大多数部门和机关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干部职工就在家里开展工作。2010年,陕西省投入援藏资金近1500万实施了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普兰县办公楼项目,并于今年11月底交付使用。

  走近每一个陕西省援建的项目,记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的关切之情,体会到这些项目今后发挥的作用与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