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武汉市20年援藏产业项目扫描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李文健 次珍 时间: 2014-11-20

  20年来,武汉市大力开展对口援藏工作,大力实施项目援藏、产业援藏工程,探索推进“产业+基地+人才”工程,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建设输血项目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贸易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藏向综合型人才、技术、智力、管理援助转变,生动地演绎了20年援藏之路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蓝图”由输血到造血的描绘

  从1994年开始,武汉市派出的首批援藏干部不远万里来到雪域高原上的乃东大地,掀起了乃东县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新高潮。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紧紧抓住项目援藏这个重点,坚持向基层和农牧民倾斜,科学制定援藏项目规划,把资金重点投向“三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建设)项目。3年来,7个援藏项目首批获批3个,共计3610万元,占援藏资金总额的67%,在集中力量干大事、培植后续财源这个难点上开创了新的起点。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陈春晖告诉记者:“前些年的对口帮扶模式重在‘输血’,但在乃东经济社会转型、提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的是项目上的合作、技术上的指导、人才上的支持,更需要‘造血式’的对口帮扶,以项目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以合作达共赢。对口帮扶模式的改变,将为乃东的发展聚集起新的正能量,为加快乃东相关项目的落实增添新动力。”

  “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如今我们农牧民的生活粮似金山、棉似海,通路、通电、又通水。冬季能吃夏天菜,幸福生活随处见,援藏干部‘哑咕嘟’。”乃东县赞塘居委会支部书记次仁道出了乃东人民的心声。

  “发展”在招商引资平台启航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通过上门招商、产业基地建设,按照“领导、诚信、务实、政策”八字招商理念,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多元化发展,全县完成招商引资4.018亿元,超计划任务的115%,占山南地区招商引资总量的27.5%;招商引资财税突破3100万元,占乃东县财税总量的46.5%,在全地区12个县的招商引资考核中勇夺第一。

  2013年8月,力促总投资6000万元的宏山快修市场落户乃东,完成投资3700万元;9月,协调解决了总投资9800万元的雪域冰川矿泉水征地费用问题,完成投资4600万元;10月,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总投资7000万元的新型建材加气砖生产线落户、选址、环评等手续,完成投资4000万元;11月,助推总投资4.3亿元的协和太阳能一期光伏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12月,力促泽当哔叽手工编织合作社与中国朗姿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山南玛丽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创了援藏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2014年,武汉产业园基地建设落户乃东,一批重点和惠民项目的引进,实现了“发展”在招商引资平台上的又一次启航。

  “种子”在雅砻大地生根发芽

  来自卫生战线的王怀记,年轻、充满活力,他总是奔波于各个村庄之间。在乃东的一年时间里,他把内地疾控管理的先进理念用于这片高原热土。为了更好地利用居民健康体检档案资料和加快乃东县卫生信息化建设,筹备建立了乃东县居民健康县、乡、村三级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手段,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监测系统动态管理居民健康状况,为居民诊疗提供依据,更好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最终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武汉市援藏工作队还结合乃东的气候情况、土壤、水利、百姓的习惯,编写了有关乃东蔬菜种植、安全使用农药、西瓜种植、土豆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材料,并在现场教学中,积极培养县里的技术人员,使得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像这样,武汉专家技术人员在乃东“播撒种子”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以“传、帮、带”等方式,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当地的技术人员,规范他们的操作程序,完善多项规章制度,为培养当地技术人员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武汉市20年援藏产业项目扫描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李文健 次珍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0日

  20年来,武汉市大力开展对口援藏工作,大力实施项目援藏、产业援藏工程,探索推进“产业+基地+人才”工程,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建设输血项目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广泛贸易合作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藏向综合型人才、技术、智力、管理援助转变,生动地演绎了20年援藏之路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蓝图”由输血到造血的描绘

  从1994年开始,武汉市派出的首批援藏干部不远万里来到雪域高原上的乃东大地,掀起了乃东县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新高潮。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紧紧抓住项目援藏这个重点,坚持向基层和农牧民倾斜,科学制定援藏项目规划,把资金重点投向“三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建设)项目。3年来,7个援藏项目首批获批3个,共计3610万元,占援藏资金总额的67%,在集中力量干大事、培植后续财源这个难点上开创了新的起点。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陈春晖告诉记者:“前些年的对口帮扶模式重在‘输血’,但在乃东经济社会转型、提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的是项目上的合作、技术上的指导、人才上的支持,更需要‘造血式’的对口帮扶,以项目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以合作达共赢。对口帮扶模式的改变,将为乃东的发展聚集起新的正能量,为加快乃东相关项目的落实增添新动力。”

  “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如今我们农牧民的生活粮似金山、棉似海,通路、通电、又通水。冬季能吃夏天菜,幸福生活随处见,援藏干部‘哑咕嘟’。”乃东县赞塘居委会支部书记次仁道出了乃东人民的心声。

  “发展”在招商引资平台启航

  武汉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通过上门招商、产业基地建设,按照“领导、诚信、务实、政策”八字招商理念,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多元化发展,全县完成招商引资4.018亿元,超计划任务的115%,占山南地区招商引资总量的27.5%;招商引资财税突破3100万元,占乃东县财税总量的46.5%,在全地区12个县的招商引资考核中勇夺第一。

  2013年8月,力促总投资6000万元的宏山快修市场落户乃东,完成投资3700万元;9月,协调解决了总投资9800万元的雪域冰川矿泉水征地费用问题,完成投资4600万元;10月,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总投资7000万元的新型建材加气砖生产线落户、选址、环评等手续,完成投资4000万元;11月,助推总投资4.3亿元的协和太阳能一期光伏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12月,力促泽当哔叽手工编织合作社与中国朗姿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山南玛丽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创了援藏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2014年,武汉产业园基地建设落户乃东,一批重点和惠民项目的引进,实现了“发展”在招商引资平台上的又一次启航。

  “种子”在雅砻大地生根发芽

  来自卫生战线的王怀记,年轻、充满活力,他总是奔波于各个村庄之间。在乃东的一年时间里,他把内地疾控管理的先进理念用于这片高原热土。为了更好地利用居民健康体检档案资料和加快乃东县卫生信息化建设,筹备建立了乃东县居民健康县、乡、村三级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手段,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化信息平台监测系统动态管理居民健康状况,为居民诊疗提供依据,更好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最终实现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武汉市援藏工作队还结合乃东的气候情况、土壤、水利、百姓的习惯,编写了有关乃东蔬菜种植、安全使用农药、西瓜种植、土豆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材料,并在现场教学中,积极培养县里的技术人员,使得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像这样,武汉专家技术人员在乃东“播撒种子”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以“传、帮、带”等方式,将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当地的技术人员,规范他们的操作程序,完善多项规章制度,为培养当地技术人员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