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西藏 躬身实践 服务大局—第七批干部人才援藏工作扎实推进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王奉朝 时间: 2014-08-18
自去年7月进藏以来,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受援单位和援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以往历批次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及时转换工作角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积极履行援藏职责,推动各项援藏工作取得新成绩、新进展。
一、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转变角色、融入西藏
转变角色、融入西藏是每一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后面临的首要任务。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以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认真做好“自选动作”,深入思考“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自觉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主动拜当地干部群众为师,真正安下心、扎下根,以扎实作风和坚强意志做好各项工作。许多援藏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进村入户等方式听取对援藏工作和援藏干部改进作风的意见建议,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自觉融入西藏干部群众。据统计,先后有千余名援藏干部人才进村入户,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交朋友,结对帮扶2039户、7000多人,自掏腰包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发捐款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积极采取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援藏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治藏方略、自治区党委重要决策部署,了解掌握西藏历史文化、现实区情和民族宗教知识,引导援藏干部当好西藏人、干好西藏事。各省市、中央企业援藏工作队积极开展“学藏语、进藏家”等活动,引导援藏干部“进得去帐篷,喝得下酥油茶”,和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通过教育引导,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加深了对西藏区情和“老西藏精神”的理解,增强了服务西藏发展稳定大局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夯实了履职尽责的思想基础,赢得了受援地、受援单位干部群众的好评。
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创新思路、推进工作
一年来,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改革发展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民族团结、加强基层基础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注重把中央新要求和西藏新需求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创新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涵,推动援藏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更加注重人才和智力援藏。针对受援地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实际,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重庆等援藏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省市每年选派50名左右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藏服务半年或一年,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人才援藏规模、提升了人才援藏水平。经过调研推广,一年来全区共引进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员720人次。同时,更加注重采取“请进来授课”、“派出去培训”和“结合援藏岗位带徒弟”等方式加强智力援藏,发挥“传帮带”作用。河北、辽宁等援藏工作队组织受援地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致富带头人、行业发展领头人到内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为受援地培训了一批干部人才。黑龙江援藏工作队提出“先办学校收学生、再办银行发红利”,免费向农牧民群众开展科技知识培训。一年来第七批援藏干部组织内地专家学者进藏授课1200多次,组织受援地各类人员到内地学习培训5100多人次,有力提高了受援地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更加注重强基固本。坚持加强基层基础,着眼长远发展,推动力量下沉,加大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力度,切实为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贡献力量。坚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落实“两个倾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积极为受援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结合援藏实际落实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积极为维稳部门和维稳工作提供支持。江苏等援藏工作队专门划拨援藏资金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陕西等援藏工作队大力加强受援地村级卫生室、乡级卫生院和等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浙江等援藏工作队组织援藏医生开展白内障复明、唇腭裂修复手术,许多援藏干部积极组织医疗队深入农牧区开展全民体检,得到受援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一年来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通过援藏渠道在西藏免费救治数千人,其中先心病1200人,唇腭裂97人,白内障452人。
三是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手段扩大援藏效应。坚持立足西藏比较优势,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充分发挥援藏资金的杠杆效应,用有限的援藏资金吸引和撬动更多的内地资本进藏投资兴业,促进西藏与内地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经济交流合作。北京援藏工作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成了中信产业基金等十多家国内著名企业落户拉萨,在资本引进和资源开发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广东援藏工作队立足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平台吸引内地大企业投资15亿多元。上海、福建等援藏工作队积极推动对口支援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发展旅游业、藏医药产业、特色农牧业、水电开发业方面成效显著。一年来援藏干部共引进百余家内地企业进藏投资,计划引进社会资金20多亿元。
四是更加注重运用社会援藏资源。坚持把受援地、受援单位作为“援藏前线”,把派出地和派出单位作为“援藏后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派出单位、媒体和慈善机构动员更多的内地企业和爱心人士援助西藏,为受援地和受援单位争取了更多的社会援藏资源,推动形成“援藏前线”和“援藏后方”良性互动的援藏格局,既扩大了援藏主体范围,又增进了援助地和受援地群众间的感情。据不完全统计,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已联系内地单位和个人为西藏捐款捐物1.9亿元,联系内地600多名医护人员进藏服务。
五是更加注重拓宽援藏领域。坚持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提升援藏效果。山东援藏工作队实施生态援藏,通过建设水生态橡胶坝工程、大面积植树造林,改善城区气候条件、增加周边湿地功能、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吉林援藏工作队开展文化援藏,以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文化设施改善当地民生,以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许多援藏工作队大力推进就业援藏,组织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提供内地就业岗位,争取资金支持西藏青年农牧民创业就业。
三、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提升水平
在对口援藏工作开展20周年之际,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系统总结干部人才援藏工作成绩经验,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把握新要求新任务,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干部人才援藏工作提供参考。一是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地(市)、县(区)、乡(镇)、村(居)和生产一线,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援藏项目和查阅文件资料、深入统计分析等方式,就对口援藏20年工作成效经验、改进完善援藏干部管理、推广短期人才援藏等具体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中央有关部门和上级党委当好参谋助手。二是参加中央有关部门召开的改进援派干部选派与管理座谈会,与援派省市组织部门充分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并争取多方支持;召开两次援藏干部领队座谈会、筹办“对口援藏理论研讨会 ”,组织援藏干部撰写工作总结和理论文章,总结交流援藏工作成绩经验,就如何提高援藏科学化水平、更好发挥援藏干部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三是支持鼓励各省市援藏工作队开展课题研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支援和受援两方面的积极性、如何处理“交钥匙”和“交支票”的关系、如何分类管理好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如何科学统筹协调干部人才援藏和经济项目援藏工作等难点问题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各受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援藏工作队及援藏干部通过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发现问题、明确任务,在健全有利于做好援藏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激励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方面理清了思路、完善了措施、提高了水平。
四、在从严管理、真情关爱中提高素质、维护形象
坚持从严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着力加强教育、改进服务、优化环境、严格管理,有效激发广大援藏干部人才贡献力量、建设西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创新自我教育载体和形式。继续举办并改进完善援藏干部课堂,聘请内地高校名师和西藏专家授课,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援藏干部参观西藏军史馆、廉政教育基地、公安厅指挥中心,走进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和牧区草场、帐篷,到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孤残儿童等,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坚持每月为当月入党的区直机关援藏干部过“政治生日”,发放“政治生日贺卡”,赠送学习书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完善自我管理组织,成立援藏干部读书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健身协会等,经常性开展读书学习、文体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促使援藏干部补齐短板、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二是真情关心关爱援藏干部。强化管理服务是做好干部人才援藏工作的前提。工作中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援藏干部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援藏干部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一年来,认真落实援藏干部各项政策待遇,切实解决援藏干部实际困难。凡是援藏干部在工作上需要帮助的,都尽全力支持;凡是援藏干部在子女入学入托等家庭困难方面提出要求的,都及时予以协调,帮助解除后顾之忧。采取有效措施关心援藏干部身心健康,加强高原保健,开展健康体检,及时看望慰问生病的援藏干部。在轮换交接、季节变换等关键节点,区党委组织部要求各地(市)委组织部和援藏工作队采取措施加强保障,帮助援藏干部适应环境,督促援藏干部注意安全。
三是坚持从严要求,维护良好形象。坚持“严”字当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采取谈心谈话、短信提醒等形式,教育引导援藏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廉政规定,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努力确保援藏干部人才有好思想、好作风、好状态、好形象。区党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援藏干部休假的有关规定》,重申有关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断推进援藏干部休假的制度化、规范化。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以来,切实摆正位置、服从管理,严于律己、自觉守纪,特别是严格遵守请休假制度,保持了较高的在岗率、在藏率,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七批援藏干部总领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