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技术援藏简报
第4期(2014.9.4)
主办:安徽省第二批专业技术援藏工作队
² 李定松同志荣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² 合肥市广电系统赴藏考察组看望技术援藏人员
² 为生病队友送温暖献爱心
² 措美县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² 错那县技术援藏人员配合完成自治区环保厅检查
² 山南地区农牧局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² 山南地区疾病防控中心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² 山南地区教育局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² 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² 山南纪行之“天路”
² 援藏随笔
李定松同志荣获
“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俞正声发表重要讲话。
安徽省第二批专业技术援藏工作队的李定松同志,作为安徽省两名代表之一,到北京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表彰了56名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李定松同志荣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合肥市广电系统赴藏考察组
看望技术援藏人员
8月23号,合肥市广电系统赴藏考察组与山南地区广电系统举行座谈会并探望安徽技术援藏队员吕品同志。地委副书记,安徽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张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嘎玛旦巴主持。
合肥市广电系统赴藏考察组组长、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松保在座谈会上表态,合肥市将一如既往的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同山南地区广电系统的交流交往,选派好援藏干部人才,不断拓宽援藏工作领域,尽最大努力做好各项援藏工作,促进山南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会上,合肥市赴藏考察组向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捐赠十万元事业发展资金。
为生病队友送温暖献爱心
错那县援藏技术人员罗江涛因血压过高,到山南地区就诊。
闻讯后,队友们纷纷伸出双手,送去温暖,奉献爱心。当天下午,山南地区医疗系统的程海燕、杨明虎第一时间赶到41医院陪同治疗,并与内地专家“手机会诊”,之后又陪着罗江涛去地区人民医院就诊,给病人极大安慰。当天晚上,刁孟超、邱建川、邬春华、冯从敢、程菊红、吕品等同志到罗江涛住处看望,刁孟超同志还自费购买水果。第二天,邱建川、邬春华同志还陪同罗江涛到医院进一步诊断。江帆同志抓紧时间,在错那县为罗江涛办理相关请假事项,方便罗江涛顺利住院治疗。
援藏队李定松队长对生病队友的治疗进展,一直关注和给予指示,并特地多次抽空探望罗江涛。
山南地区宣传部副部长、安徽援藏干部高学军同志得知消息后,也专程前往看望,送去温暖和鼓励。
现在,罗江涛在拉萨阜康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已有所好转。祝愿他早日康复,重返援藏工作岗位。
措美县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卫生医疗系统:黄金宝、黄志华、王翔、巩彦丰四位同
志分别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措美县人民医院医务水平和医疗硬件现状,围绕创建二甲医院的总体要求,继续在各自专业范围内积极开展以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强化卫生管理、规范无菌化操作程序、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档案记录管理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援助工作,为当地医院二甲创建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赞同。
农牧系统:王雄杰、戴海兵、李真三位同志围绕措美县农牧业发展,定期走访农牧民,开展调查研究。王雄杰、李真冒着严寒天气,积极深入哲古、古堆草原为当地牧民养殖的牦牛开展疫病诊疗工作,并及时开展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防微杜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病爆发与蔓延,保障当地牧业健康发展,为当地牧民减灾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戴海兵同志继续围绕发展措美蔬菜种植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完善和修订当地以往蔬菜种植模式,编订农业项目,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努力争取各类惠农资金。
错那县技术援藏人员配合县环保局工作
顺利完成自治区环保厅检查
根据自治区环保厅要求,7月中旬将对错那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饮用水源地保护以及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错那县环保局技术援藏人员胡康宁同志全力配合县环保局工作,积极准备检查材料,并与环保局一起检查错那县垃圾填埋场建设及运营情况,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情况,并提出了整改的意见。在随后自治区环保厅的检查中,错那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环保厅、山南地区行署、地区环保局各级领导对胡康宁同志积极的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提出了表扬。
山南地区农牧局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山南地区农牧局技术援藏人员邬春华同志根据开展黄牛人工授精工作的基本需求,结合山南地区黄牛改良站点建设实际情况,起草了《山南地区“三位一体”黄牛改良站建设规范》。本规范设计了“三位一体”黄牛改良站建设规模、建站选址条件、站内规划与布局、配种站建筑、配套设施、仪器设备、动物卫生防疫与环境保护等要求。本规范适用于以冻精配种的黄牛改良配种站的建设。本规范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规范“三位一体”黄牛改良站点的建设,促进黄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7月份山南地区农牧局召开黄牛改良工作督查汇报会,与会者反映“一些地方配种员不懂得母牛发情鉴定技术,影响冻精配种受胎率”。为了加强对配种员的技术培训,邬春华同志着手编写了《黄牛母牛发情鉴定技术教程》(ppt)。“教程”从外部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和直肠检查法四方面介绍母牛发情鉴定技术。
(通讯员 丁美松)
山南地区疾控中心技术援藏人员
八月份工作
程菊红同志是山南地区疾控中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技术援藏人员。该实验室是山南地区唯一一家经过上级部门验收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由于远离内地,新仪器的调试有诸多困难,加上本地电压不稳,仪器故障频繁出现。程菊红通过与内地厂家多方协调和远程操控方式,主导实验室完成各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调试工作,2014年8月,实验室各仪器设备均完成调试和维修 。
超额完成各项目样品的艾滋病、梅毒、丙肝及高危人群的性病检测工作;完成隆子、加查、曲松、桑日及错那县疾控艾滋病等性病的督导工作。通过现场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完成5县相关人员艾滋病、梅毒等检测技术培训,逐步规范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技术,现场培训达到很好效果;完成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工作;完成VCT检测任务及全地区梅毒、艾滋病的复核检测工作,特别是孕产妇梅毒复核工作,为母婴阻断提供了很好依据;接受上级部门的督导和项目检查,本实验室检测及管理水平得到自治区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山南地区教育局技术援藏人员八月份工作
参加开学前安全工作检查。8月16日至27日,根据地区教育局安排,刘磊老师参加工作组赴措美、错那、隆子三县进行开学前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工作组实地察看了9所学校,重点排查学校在食品安全、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听取了各校负责人关于学校安全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到学生宿舍和食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检查期间,刘磊老师还对一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资助。组织参与论文评选工作。山南地区教育局今年第一次举行了教育信息化论文大赛。刘磊老师教会了组织人员如何使用论文检测软件对论文原创度进行检测和甄别,挑选出原创度高、质量好的论文;又参与制定出论文评选的分组和评审细则。在刘磊老师的帮助和参与下,论文评选活动顺利进行。参与自治区运动会服务工作。8月29日至9月5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在山南地区举行。刘磊老师作为组委会工作人员参与了大会礼仪颁奖组的服务工作。
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技术援藏人员
八月份工作
山南广播电视台援藏技术人员邱建川同志来到山南后,本着“传、帮、带”的宗旨,带领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学习三维制作技术。7月份以来,指导电视台制作人员完成了“重点工程巡礼”、“援藏20年”、“雅砻文化艺术节” 、“西藏自治区运动会”等片头及宣传片的的制作工作。其中,“重点工程巡礼”、“援藏20年”宣传片是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制作人员第一次自己完成的三维片头。在片头制作过程中,邱建川同志发挥专业知识、专业资源特长,不但传授创意理念、制作技巧,还帮助山南电视台制作人员一起克服制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点,最终按时完成片头的制作,得到台领导的肯定。通过这一段时期的学习,山南地区广播电视台制作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常用技巧,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西藏行】 山南纪行之“天路”
——叶靖
西藏这里山高路远,到一个地方要行少则上百公里,多则几百公里。昨天因工作需要,去了一家矿业有限公司的采矿场,第一次上到海拔近6千米高度,走近山南地区7座高峰之一的雅那香布倾日雪峰(海拔6685米)。由于去矿区的主干道抢修,我们只能从栈道进入矿区。说是栈道,其实是过往车辆留下的两条车辙和一段约15公里的峡谷河床。栈道高高地悬挂在海拔5~6米的山腰上,宽不足4米,泥凝的土石路崎岖不平,沿途有许多水坑躺在车辙里。越往上行越有登天的感觉,一团团白云顺着山腰涌动,似乎只要将手伸出窗外,就可以揽上大块大块的云朵。原以为穿的衣服够多,可是越往上走,雪山的寒意越浓。栈道的一边是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的深山峡谷;一边是挺拔的山峰,不远处的几座雪峰时隐时现。由于是雨季,每走几公里都有小型泥石流或山体碎石留下的痕迹。沿途有几块巨石悬在头顶的山腰上,与路面相距不过几十米,好像随时可能飞下来。
车是以5°以上的倾角紧贴着山腰行驶,不仅颠簸而左右且摇晃剧烈,单程不到70公里的路程用了近2小时。有几次师傅“冲关(快速通过危险路段)”,感觉要出状况,矿业公司的尼玛经理不停地给我们发香烟,以缓解紧张情绪。让我着实体验了一回:什么是“命悬一线,生死时速”;也是对自己心理素质一次极大考验。好在心理想着“生死由命,...”,与其担心,不如“享受一次”雪域高原的无限风光。当然,好在藏族师傅高超的驾驶技术,加上4.0排量的大驱越野车给力,让我们有惊无险,经受住了一次考验。
援藏随笔
——汪茜
时间如此匆匆,转眼进藏都已经三个月,我们从最初的各种不适应,到现在慢慢已适应这样的生活:习惯了每天睡觉时候的辗转难眠,习惯了每天起床刷牙时候的喘息,习惯了每天走去医院时候的缺氧难受,习惯了食堂难以想象难吃的饭菜,习惯了澡堂里充满硫磺味的味道,也习惯了从错那到山南的五个小时长途车程,以及旅途中再也熟悉不过的蓝天、白云、雪山、牦牛,羊群还有青稞麦田和悬挂在每座山口的无数经幡......回忆起这走过的三个月,难忘在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见识了布达拉宫无与伦比的宏伟与美丽,感受过大昭寺的神圣,目睹过无数虔诚的信教徒在八角街的朝拜,体验过在充满无限遐想与魅力的玛吉阿米酒吧喝甜茶写心情的感觉;也曾在错那这个小小的县城见识过雨后彩虹的美丽,看过满地雨后萌发而生的野菊花和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惊叹过千年沙棘林的美丽;体验过身在勒布沟却如同置身黄山的感觉,在那里,遍布了各种热带与亚热带各种针叶林带,还有飞泻直下的瀑布以及走在山间的小桥流水;体验过在肖站看见印度大兵和交换收获礼物的惊喜......,突然觉得,除了我们的援藏工作,我们收获了很多这辈子或许只有一次真实感受雪域高原的生活感悟,西藏的美,不仅仅是他为大家所知的自然大美,更多的美其实是源自当地朴实的藏民,还有各种当地的风俗节日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过一次,此生足以,且永生难忘。
三个月的时间,有过痛苦,有过幸福,有过欢乐,有过泪水,有想家想宝贝的无尽思念,有援友们给予的帮助还有一起出行的快乐,尽管我们来自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每个人付出的都是属于自己的那份绵薄之力,但在这片雪域高原,我们就是值得彼此珍惜的一家人.......
撰编:邱建川、张翼飞、孟昭倩、丁美松、江帆、李真、
王平安
邮发:张翼飞
报送:安徽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援藏办,
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安徽广播电视台、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各相关市委组织部,各援藏人员派出单位。
中共山南地委、行署,地委组织部、人社局,
错那、措美、浪卡子县委、政府,各受援单位。
安徽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