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马”与“海姑娘”的人生长跑——援藏夫妻马新明和孙伶伶的感人故事之一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高玉洁 时间: 2014-09-19

  他们俩,一个是来自彩云之南、具有顽强拼搏意志的“滇马”,另一个是来自东海之滨、像大海一般广阔博爱的“海姑娘”,却在首都北京的田径场相遇,从此开始了互相扶持的人生长跑。

  马新明,彝族,1972年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差拉行政村马家窝子村。这是一个偏远的彝族山寨,从村里到县城都要走上整整三天,村里最有学问的人也只有小学毕业。马新明上小学时,教他的老师都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尽管如此,他还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只有靠把每天放牛带的干粮与小朋友交换课本才能继续艰难的学业。年幼的马新明放过牛、开过荒、伐过木、种过地、打过工……但他就像当地最具耐力、擅走山路的滇马一样,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求学之路,199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政管系学习。

  这条艰辛而漫长的求学路,是马新明一个人坚持过来的。而在学校的田径场上,他碰上了注定要陪伴他一同进行人生长跑的孙伶伶。

  汉族姑娘孙伶伶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健康活泼、品学兼优,1991年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加入学校长跑队以后,她开始在田径场上注意到一个被同学们称为“滇马”的人:他又黑又瘦,体重只有104斤,但却凭着拼命三郎的精神夺得校运动会5000米和1万米长跑的冠军和纪录保持者;他是靠希望工程资助上的大学,一穷二白的生活被同学调侃为“穷得只剩下铮铮铁骨”,但田径队只要发一点吃的用的东西,他总是先给别人发,常常到自己就没有了;他虽然穷却自强不息,勤工俭学打几份工,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都去做,挣来的钱去帮助别人,帮助上学的弟弟;他虽然来自偏远地区,英语基础差,但过英语四级时却屡败屡战、从不服输,而且文笔特别好,身为校刊记者经常发表优美的文章……渐渐地,这两个在田径场上追逐赛跑的人,心离得越来越近。而马新明回忆起当年这段经历,孙伶伶除了是校运动会女子3000米和5000米的冠军,给他更多的印象却是“山东姑娘就是傻,什么私心私利都没有”。

  如果人生是段旅途,两颗相爱的心让他们决心携手跑过。

  但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从相爱到婚姻,他们就走了整整8年。大学毕业时,马新明穿着跟同学借来的牛仔裤,揣着向同学借来的500元钱到了孙伶伶老家,踏实肯干的他很快得到了孙伶伶家人的认可。但是,更艰难的是面对马新明的家庭。马新明出生在彝族山寨,这里的人非常保守,千百年来坚持着同族通婚、同级通婚,与其他民族通婚是不可想象的事。如果儿子娶了外面的媳妇,父母绝对是无颜面对山寨父老的。以前老家也有类似马新明这样找了外来的媳妇,但不是迫于家族反对而分手,就是在婚后承受巨大压力而离婚。

  但是,马新明、孙伶伶没有退缩和犹豫,两个长跑冠军知道,只有坚持,智慧地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自从他们相爱之后,孙伶伶就变成了马新明老家亲戚孩子到北京的“接待办”,只要云南老家来人,孙伶伶一定跑前跑后地接待照顾,只要有老家的孩子考学到北京,孙伶伶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家里来享受天伦之乐……8年的坚持与付出,让马新明的父母和老家村寨的乡亲完全接纳了这个汉族媳妇。孙伶伶记得特别清楚,2003年,他们婚后第一次回到云南老家的彝族山寨,村寨里的乡亲们连续3天为他们举办盛大的篝火晚会。在乡亲们的热情和真诚面前,孙伶伶这个坚强勇敢的“海姑娘”哭的稀里哗啦,她知道,她从今后也和丈夫一起属于这里了。

  与爱情长跑同时进行的,还有他们的学业和事业长跑。孙伶伶是个好学上进的人,1999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了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博士学位。与孙伶伶学业之路顺风顺水相比,马新明显得坎坷许多,他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博,都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但他依旧以田径场上的“滇马”精神,刻苦勤奋、愈挫愈勇,一年考不上等下一年,三年考不上等五年,就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先后获得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和政法管理学院两个硕士学位,2010年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图书馆里、大讲堂内,都留下了这对博士夫妻携手共读的身影。

  爱情幸福,学业有成,这对幸福的夫妻却并不满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就读博士时,孙伶伶兼职做涉外律师,每小时的薪酬可达数百美元。然而,马新明却劝高学历、高收入的妻子转行。他说,我们俩这些年读书求学,上的基本都是公费生,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祖国的培养,我们怎么可能有今天。现在学有所成,不应该想着挣多少钱、过什么日子,而是应该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如果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一点事,而且尤其要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正是因为这朴素的一席话,孙伶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有日本留学和美国访问学者经历的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工作,虽然月薪跟做律师时一个小时的收入差不多,但她能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也感觉乐在其中,很快就成了国内日本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 。

  2010年,马新明、孙伶伶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援藏。人生的长跑旅途中,他们又携手跑上了高原。2013年,援藏届满之后,他们俩又主动申请继续援藏。在西藏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他们跑动的脚步更加坚定,人生也在不停的跃动中焕发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滇马”与“海姑娘”的人生长跑——援藏夫妻马新明和孙伶伶的感人故事之一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高玉洁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9日

  他们俩,一个是来自彩云之南、具有顽强拼搏意志的“滇马”,另一个是来自东海之滨、像大海一般广阔博爱的“海姑娘”,却在首都北京的田径场相遇,从此开始了互相扶持的人生长跑。

  马新明,彝族,1972年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差拉行政村马家窝子村。这是一个偏远的彝族山寨,从村里到县城都要走上整整三天,村里最有学问的人也只有小学毕业。马新明上小学时,教他的老师都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尽管如此,他还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只有靠把每天放牛带的干粮与小朋友交换课本才能继续艰难的学业。年幼的马新明放过牛、开过荒、伐过木、种过地、打过工……但他就像当地最具耐力、擅走山路的滇马一样,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求学之路,199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政管系学习。

  这条艰辛而漫长的求学路,是马新明一个人坚持过来的。而在学校的田径场上,他碰上了注定要陪伴他一同进行人生长跑的孙伶伶。

  汉族姑娘孙伶伶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健康活泼、品学兼优,1991年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加入学校长跑队以后,她开始在田径场上注意到一个被同学们称为“滇马”的人:他又黑又瘦,体重只有104斤,但却凭着拼命三郎的精神夺得校运动会5000米和1万米长跑的冠军和纪录保持者;他是靠希望工程资助上的大学,一穷二白的生活被同学调侃为“穷得只剩下铮铮铁骨”,但田径队只要发一点吃的用的东西,他总是先给别人发,常常到自己就没有了;他虽然穷却自强不息,勤工俭学打几份工,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都去做,挣来的钱去帮助别人,帮助上学的弟弟;他虽然来自偏远地区,英语基础差,但过英语四级时却屡败屡战、从不服输,而且文笔特别好,身为校刊记者经常发表优美的文章……渐渐地,这两个在田径场上追逐赛跑的人,心离得越来越近。而马新明回忆起当年这段经历,孙伶伶除了是校运动会女子3000米和5000米的冠军,给他更多的印象却是“山东姑娘就是傻,什么私心私利都没有”。

  如果人生是段旅途,两颗相爱的心让他们决心携手跑过。

  但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从相爱到婚姻,他们就走了整整8年。大学毕业时,马新明穿着跟同学借来的牛仔裤,揣着向同学借来的500元钱到了孙伶伶老家,踏实肯干的他很快得到了孙伶伶家人的认可。但是,更艰难的是面对马新明的家庭。马新明出生在彝族山寨,这里的人非常保守,千百年来坚持着同族通婚、同级通婚,与其他民族通婚是不可想象的事。如果儿子娶了外面的媳妇,父母绝对是无颜面对山寨父老的。以前老家也有类似马新明这样找了外来的媳妇,但不是迫于家族反对而分手,就是在婚后承受巨大压力而离婚。

  但是,马新明、孙伶伶没有退缩和犹豫,两个长跑冠军知道,只有坚持,智慧地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自从他们相爱之后,孙伶伶就变成了马新明老家亲戚孩子到北京的“接待办”,只要云南老家来人,孙伶伶一定跑前跑后地接待照顾,只要有老家的孩子考学到北京,孙伶伶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家里来享受天伦之乐……8年的坚持与付出,让马新明的父母和老家村寨的乡亲完全接纳了这个汉族媳妇。孙伶伶记得特别清楚,2003年,他们婚后第一次回到云南老家的彝族山寨,村寨里的乡亲们连续3天为他们举办盛大的篝火晚会。在乡亲们的热情和真诚面前,孙伶伶这个坚强勇敢的“海姑娘”哭的稀里哗啦,她知道,她从今后也和丈夫一起属于这里了。

  与爱情长跑同时进行的,还有他们的学业和事业长跑。孙伶伶是个好学上进的人,1999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了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博士学位。与孙伶伶学业之路顺风顺水相比,马新明显得坎坷许多,他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博,都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但他依旧以田径场上的“滇马”精神,刻苦勤奋、愈挫愈勇,一年考不上等下一年,三年考不上等五年,就是靠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先后获得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和政法管理学院两个硕士学位,2010年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图书馆里、大讲堂内,都留下了这对博士夫妻携手共读的身影。

  爱情幸福,学业有成,这对幸福的夫妻却并不满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就读博士时,孙伶伶兼职做涉外律师,每小时的薪酬可达数百美元。然而,马新明却劝高学历、高收入的妻子转行。他说,我们俩这些年读书求学,上的基本都是公费生,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祖国的培养,我们怎么可能有今天。现在学有所成,不应该想着挣多少钱、过什么日子,而是应该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如果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一点事,而且尤其要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正是因为这朴素的一席话,孙伶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有日本留学和美国访问学者经历的她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工作,虽然月薪跟做律师时一个小时的收入差不多,但她能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也感觉乐在其中,很快就成了国内日本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 。

  2010年,马新明、孙伶伶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援藏。人生的长跑旅途中,他们又携手跑上了高原。2013年,援藏届满之后,他们俩又主动申请继续援藏。在西藏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他们跑动的脚步更加坚定,人生也在不停的跃动中焕发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