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献高原 砥砺奋进写华章

—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对口支援纪实

来源: 西藏日报 作者: 时间: 2016-07-22

  

图为重庆市援藏医生黄越海和同事在嘎托镇普拉村展开义诊。本报记者 孙文娟 摄

  

  图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工作组副组长、芒康县委常委、副县长谢云军(左三)率旅游局相关人员开展旅游环境整治督查。本报记者 孙文娟 摄

  古道神韵,盐田沧桑,弦子悠扬。这一方山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踞藏川滇3省要冲,守金澜怒三江藏东门户,这里就是昌都市芒康县。

  2013年8月6日,杨贤忠、谢云军、钟攀、李竞杰、叶兵、吕文华、黄越海、张东共8名援藏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承载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踏上了援助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征程。扎根雪域高原,一干就是3年,他们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务实求新的精神,澎湃激越的情怀,在芒康县深深刻下重庆烙印,为芒康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生命无价 援藏无悔

  一路颠簸,一路风景。踏上高原,奔赴遥远而陌生的芒康县,群山起伏,逶迤苍莽,清澈的河水,绿色的草原,湛蓝的天空闪出真正的阳光。

  距离目的地越近,他们却少了兴奋,多了忐忑,西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强烈的高原反应即刻如影随行,从海拔200多米的重庆市来到海拔近3900米的芒康。8位同志无一例外出现胸闷、头痛、恶心、失眠、流鼻血、嘴唇发紫、喉咙炙热、呼吸困难……连吃饭、睡觉都变成了困难的事,接着,刺眼的日光、多变的气候,莫名的孤独、绵绵的乡愁,一直伴随左右。

  说起初到芒康县的那段经历,他们无不心有余悸,但他们不抱怨、不回避、不退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乐观应对气候、生活、语言等不适应的一道道坎。

  “刚到芒康,身体都还没有适应过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组长杨贤忠记忆犹新。2013年8月12日,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到芒康县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正是这天,在芒康县措瓦乡境内发生了6.1级地震。

  随后的日子,杨贤忠等援藏干部多次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人不舒服,就在路边歇息一下,谁也不叫苦叫累。援藏是一种责任,既然来了,就要肩负起使命、一心为民,履行好责任,作出一番成就。”杨贤忠说。

  重庆市援藏干部在昌都市有个响亮的口号,“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他们在这个第二故乡,真正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完完全全地倾注在了这片高原的土地上。

  3年来,工作组在平均海拔4317米的雪域高原芒康县,顶着年平均气温3.5℃的恶劣天气,只为倾情奉献、不辱使命,围绕稳定和发展两大中心工作,精心规划支援芒康县工作,加快援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争取计划内、外援藏资金9000余万元,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惠及民生,加强芒康县基层组织建设,强化芒康县干部服务管理,认真完成各项支援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芒康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工作组从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按照“13385”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援藏工作由基础投入向促进产业发展延伸,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延伸,由公路沿线向农牧区纵深延伸,走出一条起点高、力度大、发展后劲强的援藏工作新路。

  坚持改善民生原则。援藏规划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把援藏资金投入到增强发展后劲,改善民生环境和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等项目上,注重增强“造血”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坚持干部人才援藏、项目援藏、资金援藏、技术援藏等相结合,与芒康县干群一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芒康县做好事、办实事。

  重庆市第七批对口支援芒康县计划内总投资7879.77万元,其中农牧区投资6584.15万元,占83.56%,文化教育投资421.61万元,占5.35%,基层基础设施投资874.01万元,占11.09%。

  在地震灾区、田间地头、医院病房、工地现场……处处都可以看到工作组的身影,他们发扬“老西藏精神”,用真心书写真诚、用真情奉献无私,谱写砥砺奋进的大美华章。

  情融雪域 梦筑高原

  思路决定出路,为探索出一条芒康县发展的新路子,工作组克服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历时近5个月进机关、进乡镇、进寺庙、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景区、进村组,深入50余个县(中、区)直机关和16个乡镇61个村(居)开展调研,掌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风民俗等第一手资料,制定出3年援藏规划,引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共鸣,发展思路的完善,为芒康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援藏工作伊始,为了抓紧编制出计划内援藏项目规划,工作组每周都要到基层摸情况。芒康县道路交通状况很差,多数村子没有通公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芒康县副县长钟攀就搭乘摩托车或骑马下乡,实在没路就步行。在路上一走两三天,饿了啃干粮喝凉水是常有的事儿,还要不时面对塌方、泥石流、冰雪路的危险。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这是拿生命在下乡。不到半年时间,钟攀和同事们就跑了近4000公里,足迹遍布芒康县16个乡镇和部分寺庙、村组,全面掌握了芒康县情,很快编制出了“十三五”期间芒康县援藏项目建设规划。

  如今,当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体重减了8公斤的钟攀回家探亲,总会被亲朋好友和同事评价道“你快成了地道的昌都人了”。而他也总是笑着回答:“要做好昌都事,肯定先要当好昌都人!”

  夯实基础设施,就是改善民生。工作组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走村入户、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水利、交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着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中之重。

  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及后续工程,2015年4月1日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3720.83万元,建设接待中心楼和住宿楼2栋,建筑面积3161㎡,以及温泉泡池、人行吊桥、停车场、绿化、护堤、道路、路灯、大门等附属配套设施。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有计划推进完成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朱巴龙乡朱巴龙村、嘎托镇嘎托村3个乡镇新农村或配套建设。

  建设完成县城区重庆大道延伸段公路;新建嘎托镇农牧民文化休闲健身广场,以及建设弦子舞雕塑、休闲步道、管理用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对芒康县嘎托镇农牧民文化健身休闲公园项目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芒康县大力发展旅游的城市形象;对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开展乡村道路、牧民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

  结合重庆大道建设的现状,建设重庆大道延伸段工程,与县城214国道形成城市道路环线;

  川藏线及滇藏线进藏入口标识项目的建设,大力宣传芒康县,起到了旅游宣传的乘数效应……

  芒康县委常委、副县长、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副组长谢云军带领工作组,深入了解当地生产生活、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芒康县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20余条建议意见。

  按照党中央援藏工作“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的原则,工作组历时近半年,走访50余个县(中、区)直部门,数几十次驱车翻越海拨4000多米的红拉山、宗拉山、拉乌山等山脉,进乡镇、进寺庙、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景区、进村组,走遍16个乡镇61个村(居)。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掌握了芒康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国民经济状况及其发展潜力等第一手资料。

  富裕从路开始。从2001年开始,随着国家对西藏农村公路投资建设力度的加大,援藏项目的大力推进,芒康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农牧民带来诸多实惠。路,确实让芒康县旅游资源优势得以凸显利用。

  结合重庆大道建设的现状,工作组2014年筹划建设重庆大道延伸段工程,与县城214国道形成城市道路环线。该项目位于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这两年嘎托镇发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运输镇”。

  嘎托镇党委书记泽仁顿珠告诉记者,嘎托镇有6个村(居委会),最初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参与各个公路建设项目增加收入,路修好后大家又跑起了运输,现在全镇一村一个运输队,共有180多台运输车辆,运输业务延伸到拉萨、成都市。富裕起来的群众又用跑运输挣的钱开办家庭旅馆、商店,办砂石厂壮大村集体经济,日子越过越好。

  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芒康县嘎托镇农牧民文化健身休闲公园项目、芒康县体育馆改造工程……一个个贴近民生温暖民心的项目,一张张闪光的援藏答卷背后,无不倾注着援藏干部的汗水和付出。

  工作组坚持从受援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了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接续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援藏亮点,从教育、医疗、市政设施到吸引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在援藏干部的持续推进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春华秋实 硕果盈枝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经济要发展,项目必先行。

  3年来,工作组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支援芒康县项目计划投资逐步由基础设施投入向促进产业发展延伸,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延伸,他们注重“输血”但更倾向于“造血”,大力倡导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项目援藏和资金援藏上下足功夫,在重庆市第七批对口支援芒康县计划内投资7879.77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计划外资金(物资)1298万元,使援助总投资达到9177.77万元,援建项目10余个,涉及城乡道路、新农村、党建、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10余个热点项目,特别是朱巴龙乡二道班旅游基础设施和曲登乡登巴村新农村项目,给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3月,工作组援建的芒康县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正式对外接待游客。这个以餐饮住宿、野趣烧烤、酒咧营地为主的服务中心,直接受益农牧民38户170余人,解决了农牧民就业20余人,直接受益农牧民年增收可达30万元。

  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荣许组、吾宗组等一带骑行爱好者、徙步旅行者较多,但基础设施较差。结合这一现实情况,工作组决定修建曲登乡登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说干就干,克服重重困难,登巴村荣许组旅游小镇正式建成,形成了翻越东达山,集旅游、文化、娱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不仅带动了农牧民脱贫致富,还给进藏游客在芒康县境内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登巴村群众多吉感激地说,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是一个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好项目,沿线藏家乐、农家乐、骑行之家吸引了更多游客留宿、消费,他们都吃上旅游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感谢工作组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项目,很多村民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的带动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芒康县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盐井旅游景区、红拉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措湖自然生态保护区、曲孜卡温泉等景区品牌影响力,通过招商引资和援藏援建,以点连线,合理布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建立旅游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很多芒康美丽的景色还处在相对原始的状态,需要给芒康旅游精确的定位、摸清基础配套情况,制定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七批重庆市援藏干部、芒康县旅游局副局长、云阳县张飞庙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竞杰说。李竞杰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2003年毕业至今,基本上在旅游领域工作。援藏3年以来,他积极建言献策,把重庆市的好经验好方法带过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芒康县培训旅游管理服务人员60余名,通过援藏资金,协助建成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班圣天温泉旅游度假村、芒康县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川藏线及滇藏线进藏标识等旅游大项目,以及多次带队开展芒康县旅游宣传促销,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芒康县旅游资源呈辐射状,要将分散的资源串起来,还需强化旅游发展规划,用一到两个重点旅游项目带动旅游行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住宿等基本条件,进一步做好旅游产业配套建设。

  作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谢云军在3年援藏生活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参与西藏芒康县第5届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举办艺术节,让谢云军经常加班熬夜,有时做梦也是梦见艺术节的事。

  谢云军说,记得开幕前彩排的时候,有几位老阿妈拄着拐杖, 佝偻着身躯,蹒跚着一步步来到场地,看节目彩排。阳光下她们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专注地看着节目彩排,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大爱无言 善行无疆

  “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呢?”黄越海决定从点滴、从身边做起。为了提高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水平,他回原单位,积极向单位主要领导争取同意,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无偿提供了多功能心电监护仪1台、手术用高频电刀1台、大型多用途消毒熏箱1台,3种医疗设备总价值10余万元,现全部安装到位,切实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大型外科医疗手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生命保障。他通过努力,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的人,有时为抢救病人甚至通宵加班,费尽心力只为芒康县群众身体安康。“有的牧民要走很久,才能来到卫生中心看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心酸,只能以全心全意的工作去回报他们。”

  黄越海是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生,来西藏后被任命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第一次走进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他发现,由于条件差、缺设备,病房、换药室无法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刚来时眼前所见触目惊心。”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技术援助的黄越海告诉记者:“不是亲眼所见,感受不到芒康县卫生条件的艰苦。”

  重庆市援藏芒康县专技干部、现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东把内地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人文关怀理念带到芒康县,服务芒康县人民。他们将内地原医疗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入,结合当地实际,创新修改10余条规章,得到院领导采纳,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

  工作组组织援藏干部到芒康县朱巴龙乡和朱巴龙村、莽岭乡和上莽岭村、曲登乡和登巴村等活动点开展下乡慰问和义诊活动。朱巴龙村的村民金珠在慰问义诊活动上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工作组想我们群众之想,急我们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朱巴乡的农牧民不会忘记你们,扎西德勒!”

  2015年1月20日,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3位专业电工正在紧张调试已安装的碳纤维电暖器140台、液晶显示温控器190个、温控遥控器190个,经全面检查改造取暖线路,碳纤维取暖设备运行一切正常,效果良好,住院病房室内温度可控18℃——24℃,可解决108张住院病床的供暖问题。这是工作组争取计划外投资38.69万元改造医院供暖的结果,得到住院群众及家属的广泛赞誉,达到了援助芒康县服务百姓的预期效果。

  医疗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大创新。医疗专家援藏不仅带来了精湛的医术,还给芒康县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理念,也在重庆市与芒康县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3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以及芒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组高度重视渝芒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积极争取计划外物资近1300万元,充分利用计划外资金,开展资金援助、项目援建、部门支持、乡镇扶持、扶贫义诊等活动。

  着力开展医疗援藏。积极争取援藏计划外医疗援藏物资;利用内地先进医疗技术,做好县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传、帮、带”;大力开展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助推教育文化发展。新建芒康县小学运动场以及配套附属设施;改造芒康县体育馆工程,建设室内标准篮球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助推芒康县文化教育发展。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好计划内党建援藏项目,加强有关部门、乡(镇)、寺庙等基层组织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当地干部培训力度,完善基层基础党建工作。

  深化渝芒交流合作。积极争取计划外的援藏资金、援藏项目、援藏技术、援藏扶持、援藏培训等;加强重庆市和芒康县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沟通交流。

  ……

  真诚融雪域,高原爱绽放。一份真情,一股暖流。

  3年援藏,真情延续,爱心不断。工作组始终牢记“当好光荣使者,促进共同繁荣”的神圣使命,主动融入芒康县大局,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积极参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安全维稳等重大活动,以及主动开展物资援助,红岩精神赴藏宣讲,部门、乡镇、寺调、村居干部到内地培训,渝芒青少年手拉手、扶贫慰问、义诊、同课异构教研等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全力推进物力、财力和智力援藏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援藏工作,积极引进内地先进理念和经验,把真情留给了芒康县人民,把汗水洒在了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芒康县的多彩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和芒康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信息公开 党的建设 部门动态 地市动态 民族团结 援藏专栏 视频中心 资料库 西藏党史 党报党刊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大爱无疆献高原 砥砺奋进写华章

—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对口支援纪实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图为重庆市援藏医生黄越海和同事在嘎托镇普拉村展开义诊。本报记者 孙文娟 摄

  

  图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工作组副组长、芒康县委常委、副县长谢云军(左三)率旅游局相关人员开展旅游环境整治督查。本报记者 孙文娟 摄

  古道神韵,盐田沧桑,弦子悠扬。这一方山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踞藏川滇3省要冲,守金澜怒三江藏东门户,这里就是昌都市芒康县。

  2013年8月6日,杨贤忠、谢云军、钟攀、李竞杰、叶兵、吕文华、黄越海、张东共8名援藏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承载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踏上了援助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征程。扎根雪域高原,一干就是3年,他们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务实求新的精神,澎湃激越的情怀,在芒康县深深刻下重庆烙印,为芒康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生命无价 援藏无悔

  一路颠簸,一路风景。踏上高原,奔赴遥远而陌生的芒康县,群山起伏,逶迤苍莽,清澈的河水,绿色的草原,湛蓝的天空闪出真正的阳光。

  距离目的地越近,他们却少了兴奋,多了忐忑,西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强烈的高原反应即刻如影随行,从海拔200多米的重庆市来到海拔近3900米的芒康。8位同志无一例外出现胸闷、头痛、恶心、失眠、流鼻血、嘴唇发紫、喉咙炙热、呼吸困难……连吃饭、睡觉都变成了困难的事,接着,刺眼的日光、多变的气候,莫名的孤独、绵绵的乡愁,一直伴随左右。

  说起初到芒康县的那段经历,他们无不心有余悸,但他们不抱怨、不回避、不退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乐观应对气候、生活、语言等不适应的一道道坎。

  “刚到芒康,身体都还没有适应过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芒康县委常务副书记、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组长杨贤忠记忆犹新。2013年8月12日,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到芒康县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正是这天,在芒康县措瓦乡境内发生了6.1级地震。

  随后的日子,杨贤忠等援藏干部多次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人不舒服,就在路边歇息一下,谁也不叫苦叫累。援藏是一种责任,既然来了,就要肩负起使命、一心为民,履行好责任,作出一番成就。”杨贤忠说。

  重庆市援藏干部在昌都市有个响亮的口号,“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他们在这个第二故乡,真正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完完全全地倾注在了这片高原的土地上。

  3年来,工作组在平均海拔4317米的雪域高原芒康县,顶着年平均气温3.5℃的恶劣天气,只为倾情奉献、不辱使命,围绕稳定和发展两大中心工作,精心规划支援芒康县工作,加快援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争取计划内、外援藏资金9000余万元,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惠及民生,加强芒康县基层组织建设,强化芒康县干部服务管理,认真完成各项支援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芒康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工作组从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按照“13385”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援藏工作由基础投入向促进产业发展延伸,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延伸,由公路沿线向农牧区纵深延伸,走出一条起点高、力度大、发展后劲强的援藏工作新路。

  坚持改善民生原则。援藏规划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把援藏资金投入到增强发展后劲,改善民生环境和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等项目上,注重增强“造血”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坚持干部人才援藏、项目援藏、资金援藏、技术援藏等相结合,与芒康县干群一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芒康县做好事、办实事。

  重庆市第七批对口支援芒康县计划内总投资7879.77万元,其中农牧区投资6584.15万元,占83.56%,文化教育投资421.61万元,占5.35%,基层基础设施投资874.01万元,占11.09%。

  在地震灾区、田间地头、医院病房、工地现场……处处都可以看到工作组的身影,他们发扬“老西藏精神”,用真心书写真诚、用真情奉献无私,谱写砥砺奋进的大美华章。

  情融雪域 梦筑高原

  思路决定出路,为探索出一条芒康县发展的新路子,工作组克服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诸多困难,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历时近5个月进机关、进乡镇、进寺庙、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景区、进村组,深入50余个县(中、区)直机关和16个乡镇61个村(居)开展调研,掌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风民俗等第一手资料,制定出3年援藏规划,引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共鸣,发展思路的完善,为芒康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援藏工作伊始,为了抓紧编制出计划内援藏项目规划,工作组每周都要到基层摸情况。芒康县道路交通状况很差,多数村子没有通公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芒康县副县长钟攀就搭乘摩托车或骑马下乡,实在没路就步行。在路上一走两三天,饿了啃干粮喝凉水是常有的事儿,还要不时面对塌方、泥石流、冰雪路的危险。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这是拿生命在下乡。不到半年时间,钟攀和同事们就跑了近4000公里,足迹遍布芒康县16个乡镇和部分寺庙、村组,全面掌握了芒康县情,很快编制出了“十三五”期间芒康县援藏项目建设规划。

  如今,当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体重减了8公斤的钟攀回家探亲,总会被亲朋好友和同事评价道“你快成了地道的昌都人了”。而他也总是笑着回答:“要做好昌都事,肯定先要当好昌都人!”

  夯实基础设施,就是改善民生。工作组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走村入户、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水利、交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着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中之重。

  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班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及后续工程,2015年4月1日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5亩,总投资3720.83万元,建设接待中心楼和住宿楼2栋,建筑面积3161㎡,以及温泉泡池、人行吊桥、停车场、绿化、护堤、道路、路灯、大门等附属配套设施。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有计划推进完成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朱巴龙乡朱巴龙村、嘎托镇嘎托村3个乡镇新农村或配套建设。

  建设完成县城区重庆大道延伸段公路;新建嘎托镇农牧民文化休闲健身广场,以及建设弦子舞雕塑、休闲步道、管理用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对芒康县嘎托镇农牧民文化健身休闲公园项目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芒康县大力发展旅游的城市形象;对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开展乡村道路、牧民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

  结合重庆大道建设的现状,建设重庆大道延伸段工程,与县城214国道形成城市道路环线;

  川藏线及滇藏线进藏入口标识项目的建设,大力宣传芒康县,起到了旅游宣传的乘数效应……

  芒康县委常委、副县长、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芒康县工作组副组长谢云军带领工作组,深入了解当地生产生活、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芒康县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20余条建议意见。

  按照党中央援藏工作“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的原则,工作组历时近半年,走访50余个县(中、区)直部门,数几十次驱车翻越海拨4000多米的红拉山、宗拉山、拉乌山等山脉,进乡镇、进寺庙、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景区、进村组,走遍16个乡镇61个村(居)。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掌握了芒康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国民经济状况及其发展潜力等第一手资料。

  富裕从路开始。从2001年开始,随着国家对西藏农村公路投资建设力度的加大,援藏项目的大力推进,芒康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农牧民带来诸多实惠。路,确实让芒康县旅游资源优势得以凸显利用。

  结合重庆大道建设的现状,工作组2014年筹划建设重庆大道延伸段工程,与县城214国道形成城市道路环线。该项目位于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这两年嘎托镇发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运输镇”。

  嘎托镇党委书记泽仁顿珠告诉记者,嘎托镇有6个村(居委会),最初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参与各个公路建设项目增加收入,路修好后大家又跑起了运输,现在全镇一村一个运输队,共有180多台运输车辆,运输业务延伸到拉萨、成都市。富裕起来的群众又用跑运输挣的钱开办家庭旅馆、商店,办砂石厂壮大村集体经济,日子越过越好。

  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芒康县嘎托镇农牧民文化健身休闲公园项目、芒康县体育馆改造工程……一个个贴近民生温暖民心的项目,一张张闪光的援藏答卷背后,无不倾注着援藏干部的汗水和付出。

  工作组坚持从受援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了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接续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援藏亮点,从教育、医疗、市政设施到吸引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在援藏干部的持续推进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春华秋实 硕果盈枝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经济要发展,项目必先行。

  3年来,工作组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支援芒康县项目计划投资逐步由基础设施投入向促进产业发展延伸,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延伸,他们注重“输血”但更倾向于“造血”,大力倡导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项目援藏和资金援藏上下足功夫,在重庆市第七批对口支援芒康县计划内投资7879.77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计划外资金(物资)1298万元,使援助总投资达到9177.77万元,援建项目10余个,涉及城乡道路、新农村、党建、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10余个热点项目,特别是朱巴龙乡二道班旅游基础设施和曲登乡登巴村新农村项目,给芒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3月,工作组援建的芒康县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正式对外接待游客。这个以餐饮住宿、野趣烧烤、酒咧营地为主的服务中心,直接受益农牧民38户170余人,解决了农牧民就业20余人,直接受益农牧民年增收可达30万元。

  芒康县曲登乡登巴村荣许组、吾宗组等一带骑行爱好者、徙步旅行者较多,但基础设施较差。结合这一现实情况,工作组决定修建曲登乡登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说干就干,克服重重困难,登巴村荣许组旅游小镇正式建成,形成了翻越东达山,集旅游、文化、娱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不仅带动了农牧民脱贫致富,还给进藏游客在芒康县境内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登巴村群众多吉感激地说,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是一个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好项目,沿线藏家乐、农家乐、骑行之家吸引了更多游客留宿、消费,他们都吃上旅游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感谢工作组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项目,很多村民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的带动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芒康县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富县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盐井旅游景区、红拉山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莽措湖自然生态保护区、曲孜卡温泉等景区品牌影响力,通过招商引资和援藏援建,以点连线,合理布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建立旅游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很多芒康美丽的景色还处在相对原始的状态,需要给芒康旅游精确的定位、摸清基础配套情况,制定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七批重庆市援藏干部、芒康县旅游局副局长、云阳县张飞庙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竞杰说。李竞杰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2003年毕业至今,基本上在旅游领域工作。援藏3年以来,他积极建言献策,把重庆市的好经验好方法带过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芒康县培训旅游管理服务人员60余名,通过援藏资金,协助建成芒康县朱巴龙乡二道班圣天温泉旅游度假村、芒康县东达山旅游服务中心、川藏线及滇藏线进藏标识等旅游大项目,以及多次带队开展芒康县旅游宣传促销,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芒康县旅游资源呈辐射状,要将分散的资源串起来,还需强化旅游发展规划,用一到两个重点旅游项目带动旅游行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住宿等基本条件,进一步做好旅游产业配套建设。

  作为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谢云军在3年援藏生活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参与西藏芒康县第5届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举办艺术节,让谢云军经常加班熬夜,有时做梦也是梦见艺术节的事。

  谢云军说,记得开幕前彩排的时候,有几位老阿妈拄着拐杖, 佝偻着身躯,蹒跚着一步步来到场地,看节目彩排。阳光下她们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专注地看着节目彩排,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大爱无言 善行无疆

  “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呢?”黄越海决定从点滴、从身边做起。为了提高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水平,他回原单位,积极向单位主要领导争取同意,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无偿提供了多功能心电监护仪1台、手术用高频电刀1台、大型多用途消毒熏箱1台,3种医疗设备总价值10余万元,现全部安装到位,切实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大型外科医疗手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生命保障。他通过努力,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的人,有时为抢救病人甚至通宵加班,费尽心力只为芒康县群众身体安康。“有的牧民要走很久,才能来到卫生中心看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心酸,只能以全心全意的工作去回报他们。”

  黄越海是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生,来西藏后被任命为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第一次走进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他发现,由于条件差、缺设备,病房、换药室无法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刚来时眼前所见触目惊心。”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技术援助的黄越海告诉记者:“不是亲眼所见,感受不到芒康县卫生条件的艰苦。”

  重庆市援藏芒康县专技干部、现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东把内地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人文关怀理念带到芒康县,服务芒康县人民。他们将内地原医疗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入,结合当地实际,创新修改10余条规章,得到院领导采纳,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进行“传、帮、带”。

  工作组组织援藏干部到芒康县朱巴龙乡和朱巴龙村、莽岭乡和上莽岭村、曲登乡和登巴村等活动点开展下乡慰问和义诊活动。朱巴龙村的村民金珠在慰问义诊活动上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工作组想我们群众之想,急我们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朱巴乡的农牧民不会忘记你们,扎西德勒!”

  2015年1月20日,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3位专业电工正在紧张调试已安装的碳纤维电暖器140台、液晶显示温控器190个、温控遥控器190个,经全面检查改造取暖线路,碳纤维取暖设备运行一切正常,效果良好,住院病房室内温度可控18℃——24℃,可解决108张住院病床的供暖问题。这是工作组争取计划外投资38.69万元改造医院供暖的结果,得到住院群众及家属的广泛赞誉,达到了援助芒康县服务百姓的预期效果。

  医疗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大创新。医疗专家援藏不仅带来了精湛的医术,还给芒康县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理念,也在重庆市与芒康县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3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昌都市委、市政府以及芒康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组高度重视渝芒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积极争取计划外物资近1300万元,充分利用计划外资金,开展资金援助、项目援建、部门支持、乡镇扶持、扶贫义诊等活动。

  着力开展医疗援藏。积极争取援藏计划外医疗援藏物资;利用内地先进医疗技术,做好县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传、帮、带”;大力开展宣传、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助推教育文化发展。新建芒康县小学运动场以及配套附属设施;改造芒康县体育馆工程,建设室内标准篮球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助推芒康县文化教育发展。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好计划内党建援藏项目,加强有关部门、乡(镇)、寺庙等基层组织建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当地干部培训力度,完善基层基础党建工作。

  深化渝芒交流合作。积极争取计划外的援藏资金、援藏项目、援藏技术、援藏扶持、援藏培训等;加强重庆市和芒康县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沟通交流。

  ……

  真诚融雪域,高原爱绽放。一份真情,一股暖流。

  3年援藏,真情延续,爱心不断。工作组始终牢记“当好光荣使者,促进共同繁荣”的神圣使命,主动融入芒康县大局,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积极参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安全维稳等重大活动,以及主动开展物资援助,红岩精神赴藏宣讲,部门、乡镇、寺调、村居干部到内地培训,渝芒青少年手拉手、扶贫慰问、义诊、同课异构教研等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全力推进物力、财力和智力援藏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援藏工作,积极引进内地先进理念和经验,把真情留给了芒康县人民,把汗水洒在了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芒康县的多彩画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和芒康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