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医生援藏迫在眉睫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李慧莲 时间: 2011-09-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出,当地普遍反映,西藏卫生工作已经由“缺医少药”演变为“有药缺医”的局面。为了让西藏各族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内地医生援藏,已经迫在眉睫。这既是西藏发展和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赢得西藏各族群众民心支持的重大举措,为此,调研组建议,认真总结北京、江苏选派医生对口援助拉萨的经验,加大援藏医生的选派力度,统筹安排医疗力量,建立医生援藏长效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口医疗援藏的新局面。     

  2004年以来,北京、江苏两省市根据西藏的实际需要,加大卫生援藏力度,向对口援助的拉萨市派出医术全面过硬的医疗骨干,帮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北京、江苏两省市已向拉萨市派出短期(1年)援藏医生6批。      

  这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部部长韩俊执笔的调研报告,通过对北京、江苏选派医生对口援助拉萨市的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总结了北京、江苏选派医生援藏的主要经验及效果: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增进了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增强了维护西藏稳定的能力。      

  报告同时认为,目前,西藏医疗硬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医疗保障机制仍然相当薄弱,医疗技术人员仍然极度匮乏,市、县两级医疗机构严重缺乏本地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绝大多数甚至无执业资格和职称,根本满足不了农牧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截至2008年底,全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缺员960人,缺员率高达1/4;乡镇一级缺员率超过50%,配备的先进设备无人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现有的医疗人员中,还存在综合急救能力弱、疑难病诊断处置能力差等问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报告对如何做好医生援藏工作提出多条建议:一、西藏地广人稀,医疗服务半径大。在医疗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要结合西藏病患特点,坚持实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派医务工作者进藏工作。     

  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援藏医生后顾之忧。要对援藏医生工作和生活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积极为援藏医生创造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重视援藏医生的安排使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在艰苦地区工作和锻炼过的同志。      

  三、统筹安排医疗力量,建立医生援藏长效机制。要统筹考虑西藏各地的援医人员配备和援助形式,在74个县级行政区中,如果每个县配备2名医生,一共需要148名,18个援藏省市完全有能力解决,对那些条件特别艰苦的县,可以考虑采取流动医疗队的方式援助医护人员。医生援藏不同于一般的干部援藏,需要适应当地工作的时间较短,因此要灵活安排援藏医生的在藏工作时间,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要将参加援藏的内地医生真正纳入对口支援干部管理体系,建立医生援藏的长效机制。      

  报告还建议,要发掘树立先进典型,创造援医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发挥好对口技术援藏医生传帮带教的作用。要发挥好援藏医生的作用,帮助西藏推进村医培训工程,给广大农牧民群众留下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发布厅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 党的建设 地市动态 群团工作 援藏专栏 反分裂 民族宗教工作 西藏党史 视频中心 资料库 党报党刊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政策
选派医生援藏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慧莲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出,当地普遍反映,西藏卫生工作已经由“缺医少药”演变为“有药缺医”的局面。为了让西藏各族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内地医生援藏,已经迫在眉睫。这既是西藏发展和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赢得西藏各族群众民心支持的重大举措,为此,调研组建议,认真总结北京、江苏选派医生对口援助拉萨的经验,加大援藏医生的选派力度,统筹安排医疗力量,建立医生援藏长效机制,形成全方位对口医疗援藏的新局面。     

  2004年以来,北京、江苏两省市根据西藏的实际需要,加大卫生援藏力度,向对口援助的拉萨市派出医术全面过硬的医疗骨干,帮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北京、江苏两省市已向拉萨市派出短期(1年)援藏医生6批。      

  这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部部长韩俊执笔的调研报告,通过对北京、江苏选派医生对口援助拉萨市的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总结了北京、江苏选派医生援藏的主要经验及效果: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增进了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增强了维护西藏稳定的能力。      

  报告同时认为,目前,西藏医疗硬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医疗保障机制仍然相当薄弱,医疗技术人员仍然极度匮乏,市、县两级医疗机构严重缺乏本地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绝大多数甚至无执业资格和职称,根本满足不了农牧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截至2008年底,全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缺员960人,缺员率高达1/4;乡镇一级缺员率超过50%,配备的先进设备无人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现有的医疗人员中,还存在综合急救能力弱、疑难病诊断处置能力差等问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此,报告对如何做好医生援藏工作提出多条建议:一、西藏地广人稀,医疗服务半径大。在医疗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要结合西藏病患特点,坚持实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派医务工作者进藏工作。     

  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援藏医生后顾之忧。要对援藏医生工作和生活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积极为援藏医生创造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重视援藏医生的安排使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在艰苦地区工作和锻炼过的同志。      

  三、统筹安排医疗力量,建立医生援藏长效机制。要统筹考虑西藏各地的援医人员配备和援助形式,在74个县级行政区中,如果每个县配备2名医生,一共需要148名,18个援藏省市完全有能力解决,对那些条件特别艰苦的县,可以考虑采取流动医疗队的方式援助医护人员。医生援藏不同于一般的干部援藏,需要适应当地工作的时间较短,因此要灵活安排援藏医生的在藏工作时间,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要将参加援藏的内地医生真正纳入对口支援干部管理体系,建立医生援藏的长效机制。      

  报告还建议,要发掘树立先进典型,创造援医良好舆论氛围。同时,发挥好对口技术援藏医生传帮带教的作用。要发挥好援藏医生的作用,帮助西藏推进村医培训工程,给广大农牧民群众留下一只不走的医疗队伍。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