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藏学研究大家王尧:依然白发一书生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刘茜 时间: 2014-10-14

  王尧,江苏涟水人,1928年出生。曾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波恩大学《藏文历史文献》月刊编委。

  

 

  (资料图)

  耄耋之年的王尧先生,刚刚送走陪伴自己60年的老伴。在这个不太适宜的时间,记者敲开了他的家门。屋里有些凌乱,中央文史馆的工作人员在老先生的房间里外忙乎着,取景做资料。

  “我的老伴心脏病,突然就走了。家里乱,别在意。”夏日的京城,闷热,少有凉风。“抱歉,我无法请你们落座。”白发,白短衫,灰长裤,王尧脸上略显倦色。

  “我一辈子跟西藏打交道,在藏区待了20多年,直到1999年才第一次带老伴去了西藏。她没有福分,高原反应太强烈,没怎么体验西藏的风土人情,就回北京了。”

  “老伴是小学老师,一直在北京。长年来,我不是在西藏考证就是在国外研讨。藏学是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学科,而藏语文恰好是入门的钥匙。我接触、进入西藏学领域,正是从学习藏语文开始的。”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话锋突然转到藏学,房间的气氛瞬间清畅。

  从民间开始

  大凡对藏学感兴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王尧。因为涉及藏学研究的许多学术著作,都能看到他的大名。

  王尧早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51年初进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研习藏语和藏文,在我国现代藏学的开山祖师于道泉教授指点下,投身于藏学研究。

  “刚开始,我对西藏和西藏学一窍不通,胸中茫然无绪。只是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报考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藏语。”

  谈起往事,王尧头脑还十分清晰。他回忆道:“于道泉教授精通藏、蒙、满、英、法、德、匈、土耳其和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感谢他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教导我们。当时,我们作为中央民院第一批学习藏语的大学生,住在北长街的班禅办事处后院,有机会跟藏族官员接触,向他们学习语言。云南迪庆藏族钟秀生先生和四川巴塘藏族格桑居勉先生作为助教,帮助于教授做辅导工作。那时,整天听到嘎、卡,噶、阿的拼读声,弥漫在北海公园的侧畔。不久,我们远离北京,前往藏区,开始了新的学习里程。”

  

 

  20世纪80年代初,王尧(左二)同于道泉教授(右二)在一起 (资料图片)

  贡嘎寺是年轻的王尧进入藏区的第一站,贡噶活佛是他们的老师。贡噶活佛出生于四川康区木雅,聪慧伶俐,博学多才,曾担任十六世噶玛巴活佛的经师。他著有西藏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多部著作,在东部藏区威望极高。

  贡噶活佛选用西藏哲理诗《萨迦格言》《佛陀本生纪》作为教材,让学生们逐篇通读精读,这是王尧初次接触藏文古典作品。后来,王尧将《萨迦格言》译为汉语,在《人民日报》文艺版上连载了两个多月,后又结集出版,让内地读者了解到藏文韵文经典著作的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