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专访赴美藏学家:在“西藏问题”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来源: 中国藏学网 作者: 时间: 2014-10-15

  编者按:2014年1月12日-18日中国西藏文化交流代表团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活动,此次出访旨在“向海外同胞和当地民众介绍西藏的发展情况,并纠正一些错误观点,在国际社会为西藏发声”。作为此次文化交流团的团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廉湘民博士在回国后第一时间接受了中国西藏网的独家访问,畅谈了海外交流的一些成果以及他本人对于所谓“西藏问题”的看法。

  对外文化交流是向世界展示西藏的有效渠道

  廉湘民介绍说,文化交流团的海外行程主要包括与当地媒体交流;与海外藏胞及华人华侨交流西藏发展现状、了解藏胞在海外的生活情况;与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中国研究专家会面,介绍目前西藏文化及文物古迹的保存情况等。廉湘民认为,文化交流是向外界展示西藏的重要方式,和以往的交流团相比,这次的文化交流民间特点突出。

  廉湘民称在海外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无论是当地的媒体还是普通的民众,他们对于西藏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更多地了解西藏,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由于民间人士对于西藏具有切实感受,因而他们更愿意倾听。通过交流团的介绍,海外民众对于真实的西藏,西藏的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外国涉藏专家和学者的交流更是为今后更好地传播西藏,展示西藏的最新面貌提供了新的视角。

  生活在西藏的人对西藏的现状最有发言权

  廉湘民特意提到了代表团的成员、拉萨市副市长兼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占堆的出访经历。占堆曾经在德国访问时,遇到过不相信他是藏族人的德国人,在澳大利亚也遇到过根本不会说藏语的当地第二代藏人对西藏的指责。现在的西藏究竟是什么样,还真有很多人不了解。

  因此,在廉湘民看来,现在的西藏应该更加地开放和自信。现在西藏的一些政府官员既可以身穿藏装,用藏语向外界展示它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魅力,也可以西装革履,用流利的英语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播西藏的声音。在这次出访美国时,廉湘民和占堆副市长就接受旧金山星岛中文电台“四海翱翔”节目的专访,以电台直播的形式来回答观众的提问,解答听众的疑惑,许多内容涉及很敏感的话题。作为西藏的代表,他们可以自信地向美国人民传达真实的西藏声音。 

  占堆副市长在出访中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自己从一名普通藏族人家的孩子一步步通过接受教育成长为一名拉萨的管理者,他亲眼目睹了西藏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因而他对西藏现状最有发言权:“西藏不要永远做人类的博物馆”,西藏人民也不想永远生活在“博物馆”里,他们既想让外界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想和外界有更多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和其它地区的人一样,西藏人民也想共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藏也分享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2013年,西藏的GDP已达800亿元人民币,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廉湘民说,只有居住生活在西藏的人才是西藏最好的代表,他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是现代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任何脱离西藏人民,不了解真实的西藏,没有去过西藏,连藏语都不会讲的人无权代表西藏,更没有资格对西藏的发展指手画脚。

  在“西藏问题”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廉湘民告诉记者,在海外交流的过程中,也并非全是赞同的声音。境外一些媒体对西藏的变化不仅没有赞扬,反而相信那些在上世纪50年代流亡到国外,而后从没有回过西藏的那些人的话。甚至在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和民众宁愿把西藏想象成与世隔绝的“香格里拉”,而不愿看到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的西藏,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和偏见去看待西藏的发展变化和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西方社会现在处于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而,他们就把自己崇尚自然的观点强加给西藏人民,对西藏任何的现代化发展现象进行指责,动不动就拿‘环境破坏论’和‘文化灭绝论’来说事”,廉湘民说。

  廉湘民最后提到,要想真正的认识西藏,首先就要破除认识“歪曲事实的‘中国西藏二元对立论’”的偏见,将西藏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看待。西藏无论在地域、文化、人口等各个领域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摈弃偏见,倾听生活居住在西藏的人的声音,才能了解一个最真实最具体的西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