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大 | 自治区政府 | 自治区政协

《藏文”大藏经“概论》:创该领域研究之最

来源: 新华网西藏频道 作者: 时间: 2014-10-16

src="./W020201113442722910168.jpg"

  

  《藏文<大藏经>概论》 [作者:扎呷]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 ISBN 】:9787225031088

  图书简介:

  本书从藏传佛教的兴起和初期译经编目状况、藏文《大藏经》的起源及其版本简介、藏文《大藏经》与历届政府的关系、新时期藏文《大藏经》的对勘和整理、藏文雕版印刷与藏纸、著名印经院、藏文《大藏经》的其他流传形式和苯教的《大藏经》,以及藏文《大藏经》在国外的研究等方面全面论述和介绍了藏文《大藏经》,与藏民族的信仰、传统文化的关系、发展历史、编目和版本状况。本书是当前藏学研究领域唯一一部全面介绍藏文《大藏经》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精彩片段:

  一、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其特点

  佛教开始传人西藏,大约在4世纪左右,而正式大规模传播则在7世纪左右,当时的西藏称为“吐蕃”。在7世纪,原本就信仰佛教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使佛教在藏地开始流行。藏传佛教的历史,一般分为前弘期与后弘期,这是以达玛王灭佛为界。约7世纪中叶至9世纪前半为前弘期,10世纪后半叶至今为后弘期。

  1.藏传佛教前弘期

  8世纪,印度僧人寂护、莲花生大师等人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佛教。外来佛教在与西藏原有的苯教长期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了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西藏佛教。9世纪,藏王达玛禁止佛教流传,直到宋代初年,才有鲁梅等人到青海学习佛法,返回藏地,弘扬佛教。在藏王赤松德赞的弘扬下,西藏佛教又得以复兴。赤松德赞的儿子赤祖德赞(又称热巴巾)登基后,佛教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他通过藏文规范化运动,加快了佛经的翻译进度。13世纪后期,由于元朝政府的扶植,佛教在西藏更加兴盛并逐渐流传于北印度、不丹、斯里兰卡、蒙古、尼泊尔、苏俄布里亚特与西伯利亚等地……

  作者简介:

  扎呷,四川省甘孜县人,1964年11月生。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同年调入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翻译室,主要从事西藏档案的翻译工作;1990年调入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工作,从事藏区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研究生班系统学习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知识。2002年初调大藏经对勘局任书记、副局长。发表的主要论文有:《藏族传统观念变迁研究》、《论西藏手工业者的地位及其行会组织》和《西藏农牧民社会生活现代化趋势》等藏、汉文论文40余篇;代表著作有:《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研究》(合著)、《西藏的传统手工业与艺品》(专著)、《西藏民族手工业与商业调查研究》(合著)、《藏族社会与文化》(专著)和《西藏民族手工业研究》(专著)等10余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